“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找下这只蛋的鸡呢?”
时过境迁,人造鸡蛋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人造鸡肉,甚至人造猪肉、牛肉也开始在市场逐渐扩大声量。钱钟书的这个疑问看起来已经过时,不妨换个说法:
当你吃下一份鸡肉/鸡蛋觉得很好,何必一定要去寻找那只鸡呢?因为它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继4月底在广州、深圳和上海三城开展人造肉产品公测后,6月3日,这样的鸡肉在肯德基又一次开卖了。
01 探店 肯德基
此次销售,是肯德基人造肉产品的第二次限量公测,植物肉供应商为全球知名植物肉公司BeyondMeat。据媒体报道,2013年比尔·盖茨正是在尝过Beyond Meat的鸡肉卷后,才看中了行业趋势,决定投资。
此次公测的产品共有两款,植培黄金鸡块和植培牛肉芝士汉堡,全国仅有上海、杭州、成都以及北京的5家门店供应。5家门店中,杭州独占两家,其余北京、上海和成都各有一家。
其中,植培黄金鸡块售卖数量为5000份,植培牛肉芝士汉堡售卖数量为800份,鸡块部分由5家门店平分,汉堡的供应则不太相同,杭州蚂蚁金服店一家分走了320份,余下的各家120份。
6月3日上午,内参君跨越“大半个北京城”,去肯德基北京宣武门店进行了一次实地探店。正是午餐时段,店内人来人往,点餐、取餐处排成长队,植培牛肉芝士汉堡已经销售一空。
“很多人来问,点名要买。”店员向内参君介绍,这款产品在9:30开店就开始卖,大约两个小时就卖完了。
植培牛肉芝士汉堡的火爆,和肯德基不遗余力的推介不无关系。店员统一着装,熟悉的红色制服换成了清一色的绿色T恤,后面写着:食界新能源,就这么能。
不仅如此,柜台上方也新做了广告牌,将这组鸡块加汉堡的植物肉组合放在显然位置。在自助点餐机上,两款产品也放在首位。
浓墨重彩的广告,让两款产品销售火爆,而且此次植培黄金鸡块的售价只有2元,店内选购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但由于数量较多,中午仍能买到。
内参君当即在店内点了一份植培黄金鸡块。
外观上,因为经过了油炸,金黄焦脆,看上去和普通鸡块差异不大;口感上,植培黄金鸡块肉质松软,里面还加了口感近似马蹄的颗粒,丰富了味觉,但几乎没有真肉的纤维口感,咬起来较真肉顺滑很多;味道上,仁者见仁,据内参君一家之言,基本没什么肉味儿。
不过,很多消费者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口感和真肉“没什么区别”,“挺好吃的”。
限量供应加上人造肉的双重概念,让肯德基的两款新品充满了噱头,不管评价如何,消费者大多跃跃欲试。
况且,此次植培牛肉芝士汉堡的售价为32元,植培黄金鸡块只需2元,即便是不少非素食消费者在知道价格后,也想尝鲜。
02 追风人造肉
眼下,市场中的“人造肉”大致可分为植物肉和培育肉两类。
植物肉通常又称为素肉 ,是用大豆、豌豆、小麦等植物蛋白为原料,经过挤压组织化技术,让其兼具动物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人造肉基本属于此类,包括肯德基此次公测的两款新品。
培育肉则和真肉相差无几 ,顾名思义是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用细胞来进行培育,让细胞生殖、增长,最终在实验室长出动物肌肉纤维,变成肉块。
一方面,培育肉的技术难度高,行业门槛让参与者寥寥,产品难以成规模化推广;另一方面,培育肉的生产成本也高得多,甚至远高于真肉,缺乏面市机会。这一切都让植物肉走在了人造肉赛道的前列。但即便如此,植物肉的价格也并不低。
齐善食品曾研发过一种酱牛肉,“有筋、有膜、有纤维,跟平时吃的酱牛肉一样,已经研发了五六年了,但是现在成本太高,一斤要四五百块钱。”此前星巴克联合Beyond Meat,推出的含有植物牛肉碎的“别样牛肉千层面”售价同样不低,价格高达69元。
人造肉的红利让大量资金涌入。虽然从用户接受度来看,这依然是一门小生意,但玩家数量已不算少。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和人造肉相关的企业已经上千家,但大多规模较小。企业数量上去了,但重量级玩家并不多。
行业龙头Beyond Meat创立于2009年,属首家人造肉行业的上市公司,去年5月一上市股价就疯长;再加上猪瘟的推波助澜,国内猪肉紧缺,肉价一路上涨。里因外因,都为人造肉的蓬勃添了一把火。
于是,一大批人造肉企业在去年成立,相关的人造肉概念股也一路走高。
很多人将人造肉视为与新能源汽车一样的环保、绿色风口,但事实上,除了成本、口感的问题,人造肉在产品种类、烹饪手法上目前都还比较单一。
当前,人造肉产品还集中在肉粒、肉饼等形态,烹饪也基本沿袭西方习惯,无法满足国内煎炸烹煮涮炒的多样需求。而且,部分人造肉产品由于烹饪限制,不仅需要植物肉企业提供食品原料,还需给到餐厅一整套的烹饪方法、菜谱等,最终才能出现在餐桌上。
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认为,人造肉的爆发或许还和疫情有很大关系。 疫情让全球供应链陷入洗牌危机,固有供应链成本有可能面临波动风险,及早寻求可替代的稳定供应链方案,成为众多巨头的提前布局行动。
消费端本无刚需,供应端的强势推介,让人造肉在成本上居高难下。
珍肉创始人吕中茗曾对媒体透露,“现在植物肉的成本比动物肉大概高出20%左右,但这仅仅指成本,而不是终端价格。”
可以预期的是,人造肉高成本的事实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难以改变,这不单是由植物肉企业决定的,而是受制于整个产业链。 消费端需求不强,上游供应则缺乏活力,降价也就无从谈起。
肯德基、星巴克等一众巨头如今都还处于试探阶段,密切关注着消费端反应,但仅凭几次公测恐怕无法摸清民意,毕竟猎奇、尝鲜者大有人在,公测的火爆无法提供可靠的说服力。
真正能给出答案的,是线下的长期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