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复苏经济、重振餐饮,各地都在问计。最近,中央文明办明确表态,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地摊经济”获得鼓励,有其现实的考量。在释放政策善意的同时,也隐含了“小吃小喝”的潜在市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推出系列报道《路边摊上的“中国经济”》,从微观民生看经济活力与潜力。6月1日推出第一篇:推动餐饮业快速回血,路边摊成效显著。
“地摊经济”被鼓励 四川成都餐饮业加速回血
“马上就好了,马上就来,还有2分钟……”在四川成都的黉门街上,川菜馆老板姜韩正在忙碌着。此时,店外的8张桌子已经坐满了客人,呈现出了一片热闹的市井烟火气息。
这家川菜馆外热闹的场景只是成都众多街道中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第一个允许占道经营摆路边摊的大城市,成都早在今年3月中旬,就推出了“五允许一坚持”政策,其中包括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等。
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地摊经济”在连接大众日常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推动着餐饮业的快速回血。姜韩说,餐桌可以摆在户外了,店里的营业额也开始提高了。姜韩表示:“餐桌能摆到外面来了,一是吸引客人,二是外面凉快。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去年一天营业额1000元,现在营业额能达到(一天)2000元。”
最近,成都又升级出台了城市管理“八项机制”,包括摊点摊区设置引导机制、商贩摊主榜样示范机制、商贩摊区择优拓展机制等,从服务保障、正向激励等维度,推动占道经营更规范有序,城市消费更活跃。四川省成都市城管委副主任何汝云介绍,目前,成都的餐饮业复工率已经达到了98%。何汝云说:“成都这块的烟火气、市井气更浓了,消费者的信心也更足了。到目前为止,全市设置的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的点位是17748个,中心城区的餐饮店铺复工率超98%。”
“地摊经济”渐热 商户生意回暖
“地摊经济”获得鼓励。目前,除了四川成都,浙江杭州、河南许昌等地也都已经允许在不影响疫情防控、不妨碍居民生活、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摆摊经营,助力商户恢复经营和经济复苏。
在河南许昌,为了让流动摊贩规范经营,许昌市增加开放一批背街小巷,让流动摊贩们在道牙以上区域经营。统计显示,最近2个月里,已经有将近20家曾经的流动摊贩在文化路中段的便民服务点安了家。从事火锅食材生意的兰红利就是其中之一。兰红利说:“生意比疫情期间强多了,给咱们提供的这个平台挺卫生、挺干净,下雨可以挪进去,非常好。”
“小吃小喝”潜力大 餐饮业活力尽现
政府在变“堵”为“疏”,释放政策善意的同时,也激发了“小吃小喝”的潜在市场。餐饮业也正在“流动”起来,释放出新的活力。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济南的不少夜市先后开放了,摊主们骑着电三轮,戴着口罩集体出摊,其中有煎饼摊,有鲜榨果汁,还有东北烤冷面、铁板鱿鱼,而食客们正在大快朵颐。
这样的热闹场面还出现在了上海、天津、杭州多地的夜市里。食客们的胃被流动摊位满足了,餐饮业红火多了,商户们的钱包也鼓起来了。
商户:开业以后,每天的桌数能有120桌,营业额有4万多块钱。
商户:在允许出店经营的情况下,至少每天都在3万块钱以上;现在有77桌了,估计两万七八千块钱是没问题的。
商户:整个销量对我们来讲是平稳有提升的,我相信一定会很好的。
“地摊经济”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
截至5月中旬,我国的住宿和餐饮业复工率达到87%左右。在推动餐饮业快速回血的过程中,路边摊将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说,“地摊经济”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赵萍表示:“从当前来看,消费快速回暖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今年1—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万亿元,其中65%是由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贡献的,这些主体实际上就是当前地摊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个举措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措施,从而成为促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
央广短评:小地摊 大民生
有网友说:如果要拍中国版的《深夜食堂》,路边摊、大排档将是最合适的场景之一。在沉寂了几个月后,如今,路边摊正在逐步回归。一个个香气四溢的摊位前,食客的肠胃得到满足、灵魂得到安抚,城市也更有烟火气。而从长远来看,小地摊背后的“地摊经济”连接着就业、消费等大民生,各地为“地摊经济”松绑,让食客有了更多、更实惠的选择,也让摊主们重新走上了他们的“岗位”,钱包逐渐鼓了起来,小地摊也不断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