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点赞成都“地摊经济”:“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在早之前,总理就表示:“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
除了成都,多地政府放宽政策,允许有条件的餐厅外摆,随着各地一系列支持“地摊经济”的政策放开,对餐饮人有哪些利好呢?
总理点赞“地摊经济”,没有地摊就没有烟火气
近几年,各地在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进程中,“地摊经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城市干净了,小商贩没有了,城市烟火气、市井气儿也淡了,多姿多彩的城市缺少了很多活力……
今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给予“地摊经济”与从业者合法地位。
在今天,李克强点赞成都“地摊经济”:“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
今年3月份,成都市城管委发布新规,允许居民在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占道摊位、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临时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小贩进行售卖等五大范围允许操作。
其实,早在2016年,李克强总理就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尊重小商小贩的利益,他们也是城市活力的一部分。
“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
疫情之后,“保民生”优先于一些管理因素的考量下,一系列支持“地摊经济”的政策逐步放开。
不仅成都,上海、甘肃、浙江杭州、河北廊坊等城市也相继出台政策,允许有条件的餐厅外摆,支持“地摊”经济。
昨日(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今年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地摊经济,对餐饮人有哪些利好?
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地摊经济”向餐饮人传达了哪些利好呢?
1.允许餐厅外摆,街边店的“红利”来了
在成都黉门街的老成都川菜家常菜馆,老板姜韩除了店里的六张桌子,又在店外临时摆了七八张桌子。
“我们餐桌能摆到外面来了,一是吸引客人,外面凉快,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去年一天营业额1000元,我现在营业额能达到每天2000元。”
“摆几张桌子虽然多挣不了多少钱,但好处是扯眼球,就像打了个广告,告诉顾客可以放心来。”五妹朱记小吃店的张英说,因疫情关门50多天,每月房租上万元,加上人工支出,损失好几万元,现在每天营业额只有以前的一半。
对于有条件的街边店,在餐厅外摆几张桌子,不仅能增加营业收入,还是鲜活的“招牌”,给顾客提供一种自由、放松、休闲的体验,激活城市的烟火气。
2.失业餐饮人摆地摊,“一把炒勺”就能干
疫情后,不少餐饮老板关了门或者开门没生意,很多厨师没了工作和收入,而做地摊“一把炒勺”就能创业。
地摊没有房租压力,创业门槛降低,租个摊位、推个小车、打开私家车后备箱就能卖货,不需要租房、不用装修就能“开门”营业。
前几年摆摊还要躲避城管的围追堵截,与他们斗智斗勇,政府放宽政策后,创业者可以光明正大选择客流汇集的地方摆摊。
某五星级酒店大厨,就利用下班业余时间在社区门口摆摊做起了酸菜鱼,因为没有房租压力,酸菜鱼售卖价格便宜,吸引了不少下班路过的年轻人打包带走,生意做得十分红火。
商场餐饮也许会面临客流减少
地摊回归,商场餐饮可能会面对客流减少的问题。
餐厅外摆的环境和气氛,会吸引不少客人,尤其夏天到来,顾客更喜欢在室外就餐,露天撸串喝酒、深夜把酒言欢……这是商场餐饮所不具备的优势;
同时,一些城市颇具规模的“夜市”兼具逛街、购物、游乐、餐饮等多种功能,充满市井气的氛围和低价消费,会分走部分商场客流。
小结:
允许有条件的餐厅外摆、支持地摊经济,政府出台的这些人性化政策,让餐饮人看到了快速复苏的希望!
尽管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出台相关规定,但是随着一些餐饮旺城的政策放开,“地摊经济”已经在这些城市得到具体实施,并取得成效,每位餐饮人都应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