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为什么成了香饽饽?
番茄资本是专注于餐饮行业早期投资的产业基金,位于北京常营一个工业园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找创始人卿永咨询的投资机构明显多了起来。
其实从去年美团海底捞上市时候起,就开始有二级市场的基金会主动找到他们;年底九毛九赴港上市,加上瑞幸的信任危机,不少一级市场的机构也开始与他们接触。
王克是一家国内TOP10机构的投资人,此前主要看社交电商等方向项目。《锐问》采访番茄资本当天,恰巧与他偶遇。他说自己来番茄资本交流餐饮投资经验。“看到他们投的一些公司,第一反应是这些公司产品不错;第二反应是能投进去很厉害,看起来企业家对他都蛮认可的。”
此前,包括红杉、GGV、真格等在内的一线专业资本并不太看餐饮项目,虽然也投过一些,但都以互联网方向为主,成功的投资并不算多。“内部投资了不算成功的餐饮项目以后,对餐饮这事儿都绝口不提了。”王克说。
对于这些资本而言,他们原先有太多领域可以投资。从社交到电商到教育…… 大多是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轻资产运营就能带来很高回报。相较之下,餐饮行业实在是一个他们 “不太看得上、也不太看得懂”的行业。
餐饮行业的几大特点:
1、创始人多是厨师出身,现代化管理意识薄弱,在数据和财务等各个方面,造假情况严重,餐企和资方完全脱轨;
2、供应链不成熟,产业体系不完善,极难规模化。而投资方追求退出收益,更倾向于能够规模化、高增长的项目;
3、强现金流。一般没有上市需求。即便上市,也没有很好的退出路径。中国餐饮的上市公司极少,并且此前A股等上市要求很高,餐饮企业很难达到要求。而港股上市的估值又很低,达不到资本预期。
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一些转变。
宏观层面而言,餐饮属于大消费领域,整体趋势而言,消费的势头在增长,尤其是在当下经济环境,餐饮这种强现金流行业,反而会更受投资人青睐;
人才包括供应链层面,近几年也有所改善;财务上,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收入更透明、可追溯;至于上市路径,国内A股逐渐开始欢迎餐饮上市,在2019年9月出台了最新的餐饮上市指引;港股H股现在全流通。
(H股指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中资企业股票,H股“全流通”意味着 H 股上市公司的境内股东所持股份可以转化为在香港资本市场交易的股票,实现二级市场的变现)
对于专业资本而言,或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几年好的科技项目越来越少,投资难度也越来越高了。“他们发现餐饮能退出,回报还不是一般的好,发现原来互联网公司估值又高又虚空,死亡率也高。”
各种因素造就下,专业资本也开始愿意去啃餐饮这块难啃的“香饽饽”。
一场疫情,餐饮企业开始拥抱资本
一场疫情,让原本现金流很好的餐饮行业,也开始危机感深重。
“这个阶段你去购物中心看一下,家家户户都在搞充值,西贝满100减50,肯德基直接推出半价桶,” 一位资深餐饮人士认为,这个时候品牌虽然重要,但“也就那么回事”,“兜里都没钱,只有便宜最直接。”
中国烹饪协会2月份发布的一篇报告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在9成以上。强品牌如西贝,表示“若疫情短时间得不到有效控制,账上现金流撑不过三个月”;海底捞则直接宣布关闭内地门店,以关店20天计算,中信建投预估疫情造成海底捞2020营收损失约67.2亿元。
在这种顶级灾难之下,餐饮企业对于资本的态度,在悄然发生转变。
如前文所述,餐饮行业一直比较传统,资本化程度不够;并且很多企业现金流很好,没有上市需求;再加上属于慢行业,很难高速增长,无法符合投资人的需求。所以长久以来,他们对于资本,并没有展现出太多兴趣。
但疫情对餐饮人最大的冲击或许在于,强品牌如西贝、海底捞,现金流一旦出现问题,都无法维持几个月之久。
郑州一家将近500家门店的餐饮企业,每年几千万利润,当地市场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以前也从未考虑过任何和投资、上市有关的事情。但当疫情突然来临的时候,他们忽然感觉自己“也没有那么牢固”,开始愿意和资本主动接触。
“以前大家互相都没那么好约,但现在大家都愿意见一见,如果不是疫情,大家其实不知道自己还是有点脆弱,就是那种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 《餐饮老板内参》联合创始人谭野认为,长线来看,这次疫情是给餐饮企业,做了一次资本化的普及。
“借着疫情大伙都想看谁现金有问题,可以谈个好价格。” 某本土连锁餐饮品牌创始人如此说道。疫情之前,他们其实就和某投资机构有所接触,但疫情发生以后,估值报价被砍了一半。
餐饮人恐慌,投资人趁机砍价。这种情况更多出现在疫情初期。但整体而言,在与投资机构的博弈中,餐饮企业并不完全处于劣势。
核心还是在于双方的谈判筹码。比如一个现金流更好的、品牌知名度很强的,又有很多投资机构愿意接触的企业,主动权往往还是掌握在它手里。
“好几家机构找到我,我说随缘,你们愿意我说的价,咱就开始;我的价你接受不了,等以后有缘分了再说 。” 一家在疫情期间业务已恢复七八成的企业告诉《锐问》。
资本:“看的多,投的少”
“看的多,投的少。”某业内人士一句话总结目前餐饮投资的状态。
据了解,目前看餐饮行业的投资方,确实很多,且种类不一:有冷冻食品巨头;农业相关企业;以番茄为代表的垂直产业资本;甚至前文提及的一些,很少接触餐饮企业的专业资本等等。
“钟鼎专注投资供应链,他们对餐饮供应链和我们交换过很多想法;联想的弘毅做了一个餐饮的投资并购基金;绝味也志在打造一个美食平台,直接和间接参与了很多餐饮项目;红杉资本近期在餐饮也出手频繁,餐饮行业也从来不缺少IDG的身影” 。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告诉《锐问》。
在项目选择上,不同投资方基于自身利益,有不同偏好。比如农业,因回报周期较长,投资餐饮就更看好现金流回款周期更短这一点;比如产业上下游,更多是看重对于自身业务的辅助效果。整体而言,供应链能力较强,运营端相对较轻的项目会更受欢迎一些。
从项目方的视角而言,他们对于这阶段资本的共同评价则是,“谨慎地激进” :
一方面,资本希望能在这个时候找到一些低价的优秀企业;另一方面,这个过程中行业淘汰率很高,风险很大,他们又不得不比以前更谨慎。
有大型企业曾专门建立投资基金来投餐饮,但投了一些项目以后,他们发现,“和预期差距还是挺大的。” 某种程度上,正是过往这种失败的经验,使得投资机构对于餐饮项目更加谨慎。
失败,当然有很多原因。餐饮从本质上来讲,还是一个“更接地气的行业”。可能是不够懂行,认知不到位;可能是欠缺行业资源,无法整合…… 也与时机相关,在此前餐饮供应链等行业基础设施还没完全建立之时,投错确实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对比一般的科技企业投资,他们可能会更看重投资机构的品牌包括投后服务。但餐饮却不像科技企业那样,需要强品牌背书。它们也不会因为有人投资了,就“立马变好吃”。
“线下或零售品牌的生意都是这样。缺钱的时候拥有很大不确定性,一旦起来又不太缺钱,给他钱的人又特别多 。” 王克如此总结餐饮投资的难点。
即便是作为国内TOP10机构的投资人,在对接餐饮老板时,他也深深感受到这些老板的“现实”。“要么钱、要么资源”。而他们希望找的项目,最好能从互联网角度出发,有“现代化理念”、“品类足够大”、“增长又足够快”,在目前的餐饮行业,无异于大海捞针…… 简而言之,双方很难同频。
而即便是产业资本,虽然资源上更有优势,但在投资餐饮项目上,真正有很多成功经验的也不多。总体而言,餐饮投资,就不是一个舒适区。
疫情可能像一个豁口,让原本对资本不感冒的餐饮业,和对餐饮业不感冒的资本方,产生了更多的接触可能。但双方最舒适的共同地带在哪里,显然,还需要更多时间去探索。
附:一次对话
卿永是番茄资本创始人。以下是《锐问》与他的一次对话。
1、为什么餐饮行业现在成了香饽饽?
原来有太多领域可以投资。互联网,科技、教育,都是高新技术人才创业,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轻资产运营就能带来很高回报,而且很容易造就寡头品牌。相较之下,整个餐饮产业太分散——除了百胜在中国超过1%的市场占有率之外,海底捞的1%都不到,而且行业整体比较落后。
第一,资本落后。中国餐饮的上市公司极少,在国内加起来,现在才5家。5万亿的市场,才那么几家上市公司,投资人没有退出路径。
第二,公司治理结构混乱,法务、税务、财务不按套路来,野蛮生长。在这样一个产业,资产确认该如何做;投资人该如何保证自己的权利。
第三,供应链不成熟,产业体系不完善,很难规模化。而投资看的是,你能否规模化。
2、大概什么时候开始,你关注到这样的趋势?
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进入餐饮投资市场,刚开始几乎没有多少资本看好餐饮投资,也没有专业只投资餐饮的机构。直到美团海底捞上市,那时候咨询我们的人就有一些了,特别是二级市场的基金会比较多。2019年底九毛九上市港股,市盈率直逼海底捞,瑞幸美国上市、同庆楼登陆A股,这连串的数个餐饮的表现,一些一级市场的机构就开始有了参与的冲动,我们陆续接到了众多资本的交流邀请。
他们发现能退出了,回报还不是一般的好,发现原来互联网公司估值又高又虚空,死亡率也高。当然宏观层面,消费所占的产业是在增长的。财税的规范上,移动支付像微信、支付宝的普及,收入更透明;美菜、蜀海、快驴等餐饮供应链平台公司的出现……整个产业链结构在逐渐完善。
包括上市路径,国内A股打通,创业板明确鼓励餐饮企业上市,港股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要走大红筹架构,现在H股可以全流通,H股成为新的可能性。
3、这里面都是什么样的资本在参与?
钟鼎专注投资供应链,他们对餐饮供应链也和我们交换过很多想法,联想的弘毅做了一个餐饮的投资并购基金,也收购了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并更名百福控股,收购了一些餐饮标的。绝味也志在打造一个美食平台,直接和间接参与了很多餐饮项目,特别是在卤味、调味品和面食领域;红杉资本近期在餐饮也出手频繁,餐饮行业也从来不缺少IDG的身影;另外原来木九十眼镜的创始人创办的黑蚁资本、弘章资本、天图资本等都有分别下手餐饮,九鼎投资、复星资本、海底捞海悦投资也一直在看,但少见下手···
我们统计过2014-2019年已经披露过的参与过参与投资的投资机构有600多家。
4、你自己包括你所在的机构番茄资本,为什么这么热衷于餐饮投资?好像你们只做餐饮投资。
第一是基因,我个人是一个美食热爱者;第二是看好行业,这是少数尚未被资本化的大行业,未来10年可能突破10万亿。
我们认为只要坚持投资压注在这个行业10年以上,必然会有大成绩,这是可以用双脚丈量出来的产业。只要你脚踏实地,专注、坚持、努力。
5、但不也存在造假账这类的问题吗?你所谓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业务层面?
我指的是,作为vc,这是一个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专业,最终预期到结果的产业。因为足够大,大家都来抢生意也没关系,不像其他产业,头部标的就那么几家,别人抢走了你就没得了。
当时有一个很不错的餐饮品类头部项目找我们来投,但估值太高了,我们最终没有投。我为什么要投呢?没必要啊?因为我们选择的机会太多了,投不来老大我们还可以选老二、老三或其他品类。
但是,假设它是最好的互联网类项目,我就必须得投,因为赢者可能一家独大,其他就没有机会了,不投你就没饭吃了,所以吃渣你也得挤进去。
6、你是觉得在别的项目上能赚更多,是有这个自信吗?
这就是餐饮产业的魅力所在。这个产业让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给你足够多的时间。就像你今天买个股票,你不要抱着今天买明天卖的心态,你要抱着陪它走一辈子的心态。
所以在这个产业我特别安心,基本上可以算出我10年后会怎样。
7、大环境都浮躁的时候,坚持自己,可能会感受到压力。
我们从2015年开始投餐饮,最有压力、最难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开花结果的时候。
8、我发现我身边不少人都是认准一个东西,有时候看起来很固执。
有些项目我原本决定投,前一天都可能放弃,因为有些环节、有些问题我们没想清楚。
我们最早投一个做加盟平台的项目,价格很低,但最后我还是放弃了。因为感觉创业人还有些东西没通,还有些不成熟的地方。有些事情不是说方向正确,就一定会跑出来的,还必须看人的迭代成长力。
9、哪些东西没通?怎么才叫成熟的创始人 ?
我觉得创业者一定要有敬畏心。没有敬畏心,会吃大亏。成功需要所有的理由叠加,失败只需要一个理由。
10、很克制。但其实人的克制力是有限的,所以你在这方面克制,会不会在吃上就不克制了?我随便开个玩笑。
人的克制力是有限的,看价值和代价怎么平衡,吃这个事情,好像没什么代价,但是克制的话,你瞬间失去了幸福感,为什么要克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