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管控成效,武汉餐饮酒店开始恢复经营,部分已经由堂外转向堂食,以至于网友在各种社交网站上纷纷晒出新年第一次堂食。这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事情,说明武汉已经逐步恢复正常运转。
然而,大家以为的正常运转,“报复性消费”,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
泛海喜来登在户外摆摊卖烧烤,五星级BBQ;万达酒店在门外摆摊卖套餐,五星级盒饭;香格里拉一杯咖啡只要10元,五星级大降价;
硚口的胡桃里和家有好饭,选择与写字楼合作,负责给写字楼的员工做外卖送餐服务;
武商超市在生活馆设立专区,售卖酒店的蹄髈、卤牛肉、西点、大包子等熟食;
武汉许多餐厅酒店临时改行在在门口卖菜、卖卤味、卖早餐、卖快餐盒饭、卖点心和夜市等;
还有更多的小餐馆酒店直接歇业,关门,倒闭,再也看不到开张的那天了。
武汉大大小小的餐饮企业不淡定了:店面是恢复了经营,生意却不在线。面子已经不重要了,我只想活下去。
走到哪里都是空空如也,服务员比顾客还多的时候不常见呀。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疫情后恐惧症:恐惧驱动消费大于渴望
新冠病毒传播快、花费高、可致命的特性,让大众对它充满了恐惧感。焦虑、害怕的情绪让很多人不敢去人多或高危的场所,不敢聚会,甚至是不敢出门。
很多专家预测疫情过后各方面都会有“报复性消费”,实际上并没有。当疫情发生的时候,消费者被恐惧驱动的消费要大于被渴望驱动的消费。在疫情没有彻底结束之前,存在害怕心理是很正常的事情。
另外,隔三差五就会出现那么几个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这样的人群尚未查明,这些潜在感染者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外出,可能会传染他人。
习惯性居家做饭:厨艺见长
因为疫情期间禁足,把大批男男女女带进了厨房。现在大家苦恼的反而是自己做的东西越来越色香味俱全,每天变着花样做,完全不想出去吃,长胖了不少。
疫情三个月,多数人习惯了居家做饭,不出去就餐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钱的问题。习惯是非常可怕的东西,要想改变也不是一时半刻能做到的。
为了刺激消费,政策每周会发放消费券,但是即使抢了消费券,也没有去消费的冲动。
群体性聚会聚餐约束:自我防护意识变强
现在虽然没有之前那样明令禁止群体性聚会聚餐,但大家还是要有所约束。红白喜事目前依旧继续禁办。
如外出就餐,倡导分餐,避免多人聚餐,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就餐时尽量同向就座,面对面就座应错位,注意保持距离。建议错峰就餐,使用公勺公筷,或自带碗筷。
外出聚餐限制很多,又麻烦,所以还还不如选择在家搞几个菜,比外面舒适很多。
百万大学生未返校:存量不足流量没有
武汉共有89所高校,在校人数超百万。正因为有数量庞大的大学生,武汉形成了很多的商圈带,由此产生了庞大的住宅和消费需求,直接带动了武汉各大大学城周边大批商品住宅和商铺的发展。
比如说街道口商圈,武商、新世纪百货、群光、中百、武商量贩和广埠屯数码,没了周边六所高校学生的消费,基本上没有什么流量。剩下的就是一些本地居民,除了日常的生活用品需求,其它的商业体没有多大市场空间。
湖北的大学生前半年开学基本无望,这些商家酒店饭馆靠什么生存下去?只有依靠现有存量。那么,现有存量是固定的,就看谁能够抓住他们,占据更多的存量市场份额。
创富的世界里弱肉强食,辛苦与勤劳谁都会,思维与策略才是取胜的关键。
特殊时期,坐等客来和坐吃山空观念肯定是行不通的,疫情在未彻底消除之前,商家肯定要改变思路,寻求转型和创新。不管你曾经有多牛、档次有多高,都不得不放下身段,自救求存。
任何时候,活下去才有希望,面子又不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