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餐饮行业,是“生门”还是“死门”?
餐饮行业,被称为“百业之王”。我其实并不知其缘由,不知是因行业重要性来论,还是根据任何行业都要吃饭来衡量。
在市场中,最难受的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不知道,应该再投让其“生”,还是止损让其“死”,生不如死最难受!
互联网的餐饮资讯一波赶着一波,今天唱罢,明日又登场。今天某餐饮发了,明日某餐饮死了,静观变化,其实不过小异动,大未变。看看周围做餐饮的朋友,好像没几个关店,前几天转让的地方又有新的人接手。
这也许就是餐饮的“瘾”,这些年见过许多餐饮企业的起起伏伏,却没见过一个餐饮人“服”过!好吃为什么会倒?辛苦的付出为何没有结果?钱没了,只要有一线生机,也要再试试,这种“瘾”真的很大,也让人敬畏!
“生门”还是“死门”?这实际是一个伪命题,生或死也许在天,能生多久在人!我们必须正视一个问题,那些平日生意好的店,复工之后依然有强劲的爆发力,那些本来奄奄一息的店,只是在倒闭的时候给自己多加了一条理由!
接下来的话,写给向“生”且“不服输”的餐饮人,未必对,大家可参见!
重新审视菜品!
菜品是餐饮企业的主营收入,菜品好与坏是谁说得算?是老板还是厨师?其实,是进店的客人,他们买单就是“好菜品”,可以支持餐饮企业的持续化发展。懂未必做得好,不懂未必做得不好,我这种略懂的更不如前两者!
有太多新入行的餐饮人,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品,也有许多老餐饮人按照自己的经验选品,选来选去,都没按照顾客的需求来,跟顾客想到一起还好。每天逆着自己的想法开饭店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力……
重新审视成本!
是要买几斤大骨熬汤,还是用统配的汤料?在成本的驱使下,如何选择?我给大家讲一个前几天探店的事情,一家开在商圈巷内的螺蛳粉店,风味差一点,普适性较强。老板让我提提意见,我就实话实说了,以为他的螺蛳粉是用料包调的,他从冰柜里拿出螺给我看,原来是自己熬的。那些螺是活的时候被冻起来,再解冻熬汤,问其做法与我知道的螺蛳粉做法也相差很多。食材成本与人工成本都在加大,结果还不如工厂标准料包,这就需要深思了。
如果手工有优势可以发挥手工的优势,通过溢价,获得利润。如果没有优势,就要降低成本减价获客了。
重新审视格局!
未来的餐饮会怎么样?我能看到的状况是食品与匠人共存。所谓食品,是通过大宗采购,集约化生产,更符合标准的食物。所谓匠人,是那些对食材、烹饪熟悉,暂时无法被工业化替代的人。有些菜品,当下还是无法模仿出手工的味道。例如:手擀面与挂面的口感,鲜米线与干米线的口感……
那么中间力量会怎么样?能取代的人会慢慢被取代。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呈现的出品都一样,任何一个掌舵人,都不会花高成本,去完成一样的结果。
餐饮行业有“瘾”,有着一群不服输的人,有生,有死,伴随着忙忙碌碌的人们!餐饮行业不是饭店少了,而是以前太多了。餐饮企业的数量会随着市场的供求关系波动,想生随时都有机会,想被清算一个念头儿就了结。我是骞味,懂媒体,懂美食,懂餐饮。有多懂?略懂,略懂,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