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沈阳路口炸面窝的熊阿姨走了”| 疫情之后,那些熟悉的武汉过早小摊还好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14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核心提示:『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疫情,打击的是吃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细节。』“沈阳路口炸面窝的熊阿姨得了新冠走了。”林子给我发信息,我打心眼里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事实。我隐约知道......

『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疫情,打击的是吃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细节。』

“沈阳路口炸面窝的熊阿姨得了新冠走了。”林子给我发信息,我打心眼里不愿意面对这样的事实。

我隐约知道,一场疫情过后,很多小店或许会消失。但我自私地以为,只要不去看不去想,它或许就不会成真。

面窝是除热干面、豆皮之外,武汉过早里另一个“流行单品”。这是一个用黄豆和大米制作的炸物,黄豆大米加水磨成浆,在一个圆形扁平、中间凸起的勺子里下热油定型。炸出来的面窝中间有一个圆孔,有点像没有加糖霜的甜甜圈,只不过更朴实无华,更贴近生活。

一个面窝的标配是一碗牛肉粉。干稀搭配,是武汉人过早的智慧。

熊阿姨的面窝是江岸区这片老城区很多人都知道的存在,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熊阿姨做的手艺好,炸得到位;另一方面熊阿姨童叟无欺,价格公道。比较老百姓日常吃早饭,哪里需要花样精。扎实好吃不乱要价,就足够让人不断地回头。

“沈阳路口炸面窝的熊阿姨走了”| 疫情之后,那些熟悉的武汉过早小摊还好吗?

▲ 汉口小巷里的面窝店       黄宇 摄

我去过熊阿姨的面窝摊,在一个粉面馆旁。这种组合在武汉很常见:小小的街边门面,一个早点摊子搭着另一个早点摊子。大家各做各的,做出来的食物一般都是绝佳组合。两家人,关系通常都不错,彼此不争不抢,附近居民也乐见这种选择自由。

武汉过早嘛,讲究的就是个多样化。

去吃的那次是个夏天。武汉的夏天,即便是早上也可以热得让人难受,它好像一个不透气的蒸笼,连呼吸都不能尽兴。

熊阿姨就在这样的温度下,站在滚滚的热油锅后,一站就是大半天。她脸上的汗珠子是肉眼可见地往下滴 ,可她一句怨言也没有,就是认真地炸面窝。

武汉的面窝有两种讲究,一种是厚的,吃起来面感更十足,价格稍微贵一些,熊阿姨那儿是2.5块2个;一种是薄的,吃起来酥脆多孔,价格便宜些,1块钱1个。我喜欢吃脆的,那种牙床跟炸面在口中摩擦形成的酥脆沙沙声,透过口腔传到耳骨,能让你感到兴奋的多巴胺在飙射。

回来后,在三联记者丘濂的一篇文章里,我才真正得知熊阿姨日常的辛苦:每天早上三点钟,丈夫帮她磨浆备料。五点钟她独自出摊,要到中午一点才结束。期间全程站着,一刻不停地炸。热油熏花了眼睛,也只能咬着牙继续。

而之所以选择做面窝,熊阿姨说,也是因为这是个一个人就可以做起来的小本生意。只要是一个人能做,她丈夫就还可以去打别的工,给家里挣更多的钱。

因为经年累月的辛苦,丘濂说熊阿姨本身身体底子就差,所以染上新冠肺炎以后,也就10天吧,就去世了。目前已知的信息是,她的丈夫已经痊愈,家里孩子也没事儿,但江岸区人曾经生活习惯里的面窝,却是再也没有了。

做吃的地方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座有装潢有投资的餐厅,类似西贝和眉州东坡;另一种是夫妻或单人小店,可能有座,可能只是一口锅支在路边。后者大多用尽了毕生的积蓄来支撑这个生意,赚到的钱全依靠自己的苦力和耐力。

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疫情,打击的是吃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细节。

刚过年不久,西贝老板便发文表示自己的现金流不足,几乎3个月就会面临倒闭;后来眉州东坡的老板干脆明确罗列出自己的亏损金额,两周不到就有近半个亿。

作为美食从业人员,我也没什么能做的,只是坐在家里倒吸凉气干着急,头一次觉得这个世界坠落的速度怎么可以如此之快?后来朋友才跟我说,西贝文章发了不久,银行就主动提出可以贷款,我才意识到,有资本投资还是好的,至少可选择性可以更丰富。

相比之下,普通老百姓开的夫妻单人小店可就一点抗灾能力都没有了。

先不说家里的积蓄够不够支撑不开工的几个月,店铺房租是否需要照交不误。自己经年累月的忙碌,沉淀下来的身体疾病,在面对这种可怕的新冠病毒时能不能抗得过来,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丘濂说,武汉这座城市里,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天未亮开始的忙碌,让千万人早起就能吃上一口热腾腾的早餐。可有没有人想过,这种日复一日天亮前就忙碌的生活,对这些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的摧毁,能否真的能让他们撑过这么一场严重的疫情 。

“沈阳路口炸面窝的熊阿姨走了”| 疫情之后,那些熟悉的武汉过早小摊还好吗?

▲ 烧卖店前,人们排队购买面食     黄宇 摄

像好友林子带我去的曾记豆皮,记忆里,在灶前忙碌的就是一个早已头发花白的精瘦老人。据说他曾师承老通城,从用蚌壳摊皮到打蛋加糯米,手艺娴熟精准,一气呵成,每一个细节都透露着自己对这门技艺,仿佛天人合一的自信。

另一家我最爱的吴长子卤菜馆的老板娘,也是半头银丝。印象里她永远低着头切卤味,从来不停歇,只有感觉人多了,才抬头招呼客人自己找座。她呢?她还能准时开门么?

我不知道,也不敢去想。

3月26日,随着国家逐步解锁武汉封令,这座城市开始慢慢重启了。

我在微博上看了一段关于武汉重启第一天,公交车上直播城市景观的视频。虽说重启了,这个曾经有着“东方芝加哥”之名的繁华城市,仍然空荡寂静。街上还是几乎没有什么汽车,自行车道仍然看不到太多的人在骑行,街边的餐厅小店绝大多数也仍旧大门紧锁。

“沈阳路口炸面窝的熊阿姨走了”| 疫情之后,那些熟悉的武汉过早小摊还好吗?

▲ 疫情前的武汉三镇民生甜食馆     黄宇 摄

就我目前得到的信息,只有类似三镇民生甜食馆、蔡林记、严师傅重油烧卖牛肉粉面等本地著名连锁品牌重启了外卖服务,而且很多食材目前还没有完全到位(比如三镇民生目前的豆皮里缺萝卜丁)。更多的类似熊阿姨这样的过早小摊,还在静静地观望着。

他们在哪里?他们还好么?

你如果正在武汉,可以留言告诉我们嘛?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