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餐饮是重灾区。面对持续近3个月的疫情影响,餐饮企业面临着“怎么活下去”的生死大考。4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就关注了一家餐饮企业——眉州东坡,其不仅在疫情期间选择继续开门营业,还在新的困难中,通过打通产业链、开发新品类,不仅活了下来,还开拓了新市场,走出了一条新路。
这几天,眉州东坡的商超“迷你店”陆续开业了。这里既有包子、甜烧白等“马上吃”的即食小吃,也有“回家吃”的半成品和“囤着吃”的食材。
4月11日,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川菜产业委员会主席、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通过企业自救,金融输血,政府扶持形成合力,可以说这次疫情,让我们把全产业链打通了,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布局。
看着王刚兴奋的样子,你很难想象就在两个多月前,企业还面临着生死大考:一万多桌订餐陆续退订,价值几千万元的春节原料要打水漂,所有堂食收入趋近于0,每月成本支出将近1亿元。
如何把危机变成机遇,成了从老板到员工共同思考的课题。原本在店门口销售囤积食材的平价菜站,结果催生了眉州东坡菜篮子小程序,每天销售新鲜蔬菜超过10万元。老板娘直播带货、下沉推销工作盒饭,一个个第一次在眉州东坡诞生。
在一次次的创新中,眉州东坡萌生了将中央厨房的成品、半成品直接卖到社区的想法,但这需要新的经营许可。一周后,全新的营业执照送到了他们手上,“生产食品”获得许可,“新想法”有了通行证。
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关注餐饮企业困难
北京市商务局送来了这样的便民车,让他们把产品销售到社区、园区以及人流密集的区域
自救,政府主动作为。金融机构也及时伸出了援手,不但新增了近1亿元的低息贷款,北京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还提供了“无还本续贷”服务。
如今,在眉州东坡的中央厨房里,干了5年门店服务员的唐雪变成了一名流水线上的打包员。这些原本只能供应店面的食材也有了商标和包装,从饭店后厨延伸到家庭厨房,价格比堂食或外卖还便宜3成。目前,眉州东坡的销售额已经达到过去的近5成,还计划到今年年底开出500家“迷你店”。
正如主播刚强说,新玩法和新消费才配。"当下,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如何寻找新的商机是很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主播刚强说,中央多次提到要扩大消费,要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大家都尽力把自己的创新技能解锁出来,别老在价格上打转,那么被抑制的消费也就能更好地释放出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能也能更多地涌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