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来袭,让人们更加意识到:实行分餐、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中式共餐”习惯,关键要转变观念和认识,要积极践行,更需要每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久而久之,使之变成代代相传的健康生活方式。
实行分餐使用公筷公勺不能再说说而已
中国的亲情与人情,某种程度上,在餐桌上就能体现的淋漓尽致。一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在一起吃饭的场景我们每个人都经常遇到,一盘盘美食,你给我夹、我给你夹、大家一起夹,欢声笑语、频频举杯,“中式共餐”确实体现亲情友情、热闹非凡、温馨无比。
然而,殊不知,这亲情、热闹、温馨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风险。
因为,每个人的唾液就随着这筷子、勺子,随着这亲密交谈进入了食物、交流到每个人的身体里了,这也给细菌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带来了极好的机会。
关于分餐、公筷公勺的使用,以往说的多、做的少。但是,在新冠肺炎肆虐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大声疾呼,更要付诸行动,不能再说说而已。
如何做到?
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家吃饭时
固定餐具:每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
践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碗里面,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
公筷公勺:不能分餐,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筷子和勺子吃饭,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放上公筷公勺,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
儿童喂养: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
二、餐馆就餐时
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
使用餐馆的餐具,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盆、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
传染病的教训:中餐必须改变不分餐的陋习
1922年11月13日和12月29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访问日本时两次途径上海。本来对东方古国充满了好奇,结果,他看到的不仅是饥寒交迫的中国百姓,还有让他感到不可思议的中餐桌子人竟然用自己的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夹菜。他在远东之行的日记中,用很多贬义词记录了时中国的坏印象。
作为中国人,当然对自己千百年来沿袭下来的饮食习惯不以为然。在100多年前,当中国人还不知道世界上其他国家是什么样子的时候,也许很多人认为外国人也是这样吃饭,像我们一样用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夹菜,用勺子在个碗里喝汤,这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当知道西餐的分餐方式时,就会发现中餐的习惯是很不卫生的。
说起来都不陌生。一桌人吃饭,每人手里拿一双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总有一些人修养很差,喜欢用筷子把盘子里的菜翻来翻去,挑三拣四,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很多双带着口水的筷子在一个盘子里夹菜,本来就已经很不卫生了,如果再有一两个人翻菜,而且还有一些汤汤水水的菜,比如著名的东北猪肉炖粉条,要用筷子把粉条擄起来。说得恶心一点,很多双筷子在一个大碗里捞来捞去,就等于把含有自己口水的筷子在汤里反复洗了好几遍。更过分的是,还有人用自己的勺子直接从汤碗里一勺一勺地舀汤喝。
这样的就餐方式,很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尤其是在餐馆里吃饭,真正对餐具消毒的餐馆我估计一个都没有,想一想吧,那些碗筷你根本都不知道什么样的人用过,也不知道那个人的健康状况如何,我们又拿过来反复使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口头禅完全错了,不干净的东西,吃了确实会生病。
事实上,现在很多人也意识到了中餐的就餐方式不符合卫生要求,于是在稍微像样一点的场合开始使用公筷,在有汤的碗里放一个勺子。但是我发现有些人根本不用公筷,还是用他自己的筷子,虽然看不惯,却也不好当面说。
比起很多年前,应该说现在还是有了一些进步,在一些大的场合,经常会采取分餐的方式,一盘菜端上来之后,服务员当时就给分成每人一份。只是这样的分餐方式还不多,大部分情况下,还是很多双筷子伸进一个盘子里夹菜。
有人提到,要通过立法的形式禁止食用野生动物,阻断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向类传播的途径。但是,分餐制只是一种饮食习惯的改变,没办法用法律来规定,只能是倡导。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我们过去的就餐方式是不卫生的,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进而逐渐改变我就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