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是最冷的寒冬,这是从2015年开始逐渐传出来的声音,到了2017年愈演愈热。“每一年都比过去一年难过”,即便是一句调侃也是市场对于成都餐饮市场的整体反应。然而,餐饮社科院认为,2019年开始,不得不面临真正的寒冬,因为,红利正在逐渐消失了。
相对于2017年的成都餐饮市场上的百家齐鸣,2019年显得有点平淡。回想2017年,那个时候满大街的小郡肝串串,算是给市场烧了一把火,从头牌钢五区,到后来的众多模仿者无疑带着串串香席卷了一次全国,据不完全统计,仅成都市场上的小郡肝串串都已经达到了千家的规模,市场上良性的、恶性的竞争层出不穷,无非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而已。
除了小郡肝在2017年当了一把主角之外,当年的第一配角茶饮行业也在17年是掀起了一阵风浪。在当年,各种收割韭菜的小品牌茶饮开始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个门店,做一波宣传,韭菜都是稳稳的。同样的,在2017年类似茶饮行业的许多小品类品牌都开始了疯狂的收割行为,席卷全国。
种豆得豆,种下的疯狂,得到的一定是未来的失望 。在2017年的一次席卷,再加之整体的形势的下滑,到了2019年,加盟市场举步维艰。
当然,2017年当选最惨品类的小龙虾,本该是风风火火的一年,结果龙虾涨价,让许多老板吃了哑巴亏。而过了2年,小龙虾逐渐从一个品类门店变成了一个夏季的引流产品,放眼全国,几乎所有小店小品牌在夏天都会推出小龙虾,最便宜的有120元吃一斤送一斤。好不容易等到了龙虾价格的低潮,却也同样在2019年等到了龙虾潮流的低潮,还应了俗语“屋漏偏逢连夜雨”,小龙虾不再是小龙虾品牌之间的竞争,而是各种品类之间的竞争,距离、品质、价格,使品牌龙虾店分流了不少客群。蛋糕小了,还被分流了,这是2019年小龙虾的惨景,从2017年持续到了现在。
红利消失的不止是小龙虾,相对于所有品类,今年的红利逐渐正在消失。回想2017年,投放1万元的广告费,还能保住8000元的效果。在2018年抖音横空出世的时候,这个数值可能是1万元=2万元的效果。可是好景不长,到了2019年,1万元的广告费能保住5000元,甚至更低都已经算不错了,很多都在打水漂,涟漪都起不了一圈。就连大众点评网的推广通,到了2019年的春熙路,点一次都得快20元了,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显而易见。
而红利还将逐步减少,看各大电商平台的下沉争夺战,就不难发现,一二线城市已经到了顶。在看人口的出生率,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了负增长,2019年的餐饮已经开始从红利时代逐渐进入了专业的精细化运营时代。
2017年的成都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开始扎堆春熙路、太古里,但凡要做加盟的品牌都得前往春熙太古开一个店,即使离得2公里远,也要标注一个太古里店来彰显自己。经过2年,春熙太古里区域的品牌开始逐渐洗牌,毕竟高额的房租和高额的推广费用,不是每一个品牌都能承受得起的。
不过,在2018年也出现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下沉。走在前面的餐饮品牌开始绕开春熙路,开始走社区下沉路线,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前有成功带路,后有学徒跟进,下沉社区的最大变化就是,每一个你熟知的区域都挤满了各种网红和连锁,当然也使得这些房东笑开了花,2017年到2019年,社区门店的房租平均涨了3成。
相比2017年,更有趣的是消费升级逐渐变成了极致性价比。2017年最流行的口号到了2019年仿佛变得不那么好使了,也许是拼东东开了个好头,“极致性价比” 开始出现在餐饮行业中,不管是针对于C端的消费还是B端的加盟。你会突然的看见,火锅开始出现社区消费,人均回归60多,串串和甜品也开始做了自助,而许多大品牌,开始关注快餐领域。对于加盟,压缩开店成本,成了加盟市场的主旋律。
国内市场的加盟不好做,那就去全球做!2017年,大龙燚等品牌在纳斯达克的户外大屏上打了一波广告,开始吹响了成都年轻品牌全球化的号角。蛰伏2年,2019年,所熟知的成都品牌无一例外的在澳洲,在新西兰,在美国,在加拿大,在欧洲,在新加坡,在新马泰开了自己的品牌门店,向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当然,在2019年最火爆的话题莫过于涨价了。由于猪肉的涨价,几乎带动了餐饮全产业链的涨价,一个冻货类供应商吐槽到“一件鸡翅尖涨到300多,你说谁吃得起”。供应端的涨价,连锁还能抗,但苦了许多街边小店,面对消费者不敢涨,面对成本不得不涨,进退两难。
写在最后
2017 VS 2019,餐饮社科院认为,这是一个红利逐渐消失的2年。依靠红利野蛮生长起来的品牌会开始逐渐淘汰,而留下来,并更好活着的品牌,一定是会精细化运营流量的品牌,同时还建立了自己厚实的城墙以及宽广的护城河。目前的成都餐饮,还在冷兵器时代,建好自己的护城河,运营好自己城池内的现有流量,并通过繁荣的品牌现象吸引更多消费者来到城池,是在未来几年,餐饮品牌必须面对的事情。所以,相比之前的“假寒冬”,真正的“寒冬”可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