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内地餐饮品牌赴港上市。
近日,九毛九集团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上市。成为继海底捞之后,又一家在港谋求上市的内地餐饮品牌。
这并不是九毛九第一次申请上市,早在2016年,九毛九就寻求A股上市,而在去年,九毛九突然撤销了其上市申请,也就是在这一年,海底捞顺利在港股上市。如今海底捞的市值约1842亿元,创始人张勇则以138亿美元(约986亿元人民币)的身家成为了新加坡的首富。
而这一次申请港股上市,九毛九能否重现海底捞的神话呢?
九毛九集团的故事从一碗面开始。
1995年,九毛九集团创始人管毅宏在海南海口开了一家山西面馆“山西面王”,开始了创业之路。2002年,将门店开到了广东,到05年,管毅宏正式确立了九毛九品牌,面馆改名为“九毛九·山西老面馆”,成立了九毛九公司,广东也就此成为了九毛九集团的主要阵地。
15年,九毛九集团建立了“太二”酸菜鱼品牌,就此,九毛九集团开始走多品牌餐饮的路子。
太二酸菜鱼的门店装修注重潮流,品类主打酸菜鱼。一方面由于酸菜鱼口味记忆力强,同时标准化比较容易,另一方面则是太二更具个性的经营特色,吸引了年轻群体。于是,符合年轻人口味和审美的太二迅速走红,成为了九毛九集团的一大支柱。
翻座率作为考察餐厅经营最重要指标,太二也有着不俗的表现。2019年上半年太二酸菜鱼翻座率达4.9左右,超过了海底捞的4.8。
2018年,九毛九集团进行了调整,由金字塔结构调整为平型公司。就此,九毛九和太二、怂等成为兄弟品牌。
据招股书显示,九毛九目前旗下有五个品牌,分别是以西北菜为主的“九毛九”、酸菜鱼品牌“太二”、煎饼品牌“2颗鸡蛋煎饼”、四川冷锅串串品牌“怂”以及精品粤菜品牌“那未大叔是大厨”。
但作为营收主力的依旧是老品牌“九毛九”与网红品牌“太二”。
近年来,九毛九餐厅的开店速度已经趋于平稳,而作为新兴品牌的太二,则保持着较高的门店增长率。
与门店数量息息相关的则是其愈来愈重要的营收比重。招股书显示,老品牌九毛九的营收能力仍保持着较为稳健的增长,而新品牌太二凭借着其更为年轻化,更具特色的形象,成功成为网红品牌,其营收占比不断提升。
但市场过于集中,是九毛九集团进一步发展需要跨过的一个门槛。
招股书披露,2016年、2017年、2018年、2018年上半年及2019年上半年,九毛九集团分别自中国广东餐厅取得其收入的75.1%、74.7%、73.4%、74.9%及68.0%。来自广东市场的收入会继续成为九毛九集团未来收入的主要部分。
一旦广东市场出现问题,九毛九集团或许会面临灭顶之灾。而上市之后,有了新的资金,九毛九也就有了进军另一个市场的底气。
但并不是所有的餐饮品牌都能有海底捞的运气。同属于火锅行业的呷哺呷哺,则有些水深火热。
呷哺呷哺作为市场中唯二上市的火锅品牌,早在2014年便在港股上市,也曾因“连锁火锅第一股”而风光无限。但翻开呷哺呷哺近期的财报,表现有些不近人意。
尽管在呷哺呷哺发布的《2019年中期业务公告》中,其营收由18年的21.29亿元增长至今年上半年的27.13亿元,但其利润却在下降,经调利润下降了2%。也就是说呷哺呷哺开始亏钱了。
此外,呷哺呷哺近年来的营收增长来源于其高速的门店扩张。仅2019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就开了70多家呷哺呷哺餐厅。营收的增加来自于新店的业绩增加,而不是依靠已有门店营收能力的提升,尽管“烧钱”也是能力的一种表现,但呷哺呷哺的发展能力真的要打个问号了。
以前的呷哺呷哺凭借着“小火锅”模式,将火锅快餐化,以高性价比迅速占领了市场,在16年,呷哺呷哺升级为2.0模式。但受众定位不明确,性价比降低了,客单价上升的同时,翻座率却在下降。也就是说升级后的呷哺呷哺并没有吸引到用户,反而赶走了用户,门店的赚钱能力变低了。
此外,与九毛九集团一样,呷哺呷哺也面临着市场集中的困境。呷哺呷哺的门店总共有955家,其中北京占据了304家,占比31.8%。
现在的海底捞依靠服务维持着自己的增长,而呷哺呷哺还在探索着自己的发展之路,那谋求上市的九毛九又该如何向市场证明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