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奶粉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中国7700万的独居族,真的喜欢一人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8-23  来源:新周刊
核心提示:一人食,真的适合我们吗?根据民政部最新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这些独行侠,平常都喜欢一个人吃饭吗?人在世间,不过......

一人食,真的适合我们吗?

根据民政部最新统计,中国目前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这些独行侠,平常都喜欢一个人吃饭吗?

人在世间,不过是饮食男女,拖着一天三次被清空的胃在旅行。再清高的人,都摆脱不了身体饥饿感对我们的敲打和发问:饭否,饭否,应是鸡肥鸭瘦?

若求果腹,不难。但真正美好的进食,是让我们郑重其事地打理一蔬一果,观看其在锅碗瓢盆中的魔术。因此真正的“肉食者”不鄙,亦能远谋。

近年来走红的日系美食片,就是重点描写“美食家的想法”。前有应季而作的《小森林》,后有“深夜鸡汤”之《深夜食堂》,一人一瓢一食,刻画出平凡日子的高光时刻。

但看多了这些孤独的美食家,心中难免添一道苦涩。他们或远离喧嚣的城市,或拒绝热闹的白日,待到全片看完,最记得的反而是店主的一句:“人世间,流浪人归,亦若回流川,不要轻视人生啊。”

乍一看是禅意十足,但这并不是美食给人类最原始的感受,因此纵然美食让人垂涎,但余味寥寥,未免冷清。

一个人做饭、吃饭,未免寂寥。/《小森林·夏秋篇》

热闹,才是中国人吃饭的样子  

在中国,美食家的形象就不太一样。如果说日系美食擅讲一个人的故事,那中国的传统美食就擅讲一个大集体的情意,从孩童的小零食到隆重的家宴,多半洋溢着热情又实在的烟火气。

同时,每一道中华菜的背后都隐藏着大学问,正如林语堂在《论肚子》中说:“凡是动物便有这么一个叫做肚子的无底洞,这无底洞曾影响了我们整个文明。”

汪曾祺有一辑书,专门记录家乡的食物。他说家里“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端午节到了,午饭就需吃“十二红”,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等等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再待到下雪天,家里就熬咸菜茨菇汤。

家乡好吃的不只是食物,还有人情味。/unsplash

此后离家偶尔吃到一碗,就会想起家乡的雪。这是食物给我们最宝贵的记忆,咸菜或许咸到发酸,茨菇或许依然苦涩,但就是会让人念起一家子在雪天里捧着大碗,哈着热气“哧溜哧溜”喝汤的快乐场景。

此外,最有趣的食物,也总是留存在孩童时代的回忆里。汪家在水乡高邮,盛产咸鸭蛋,孩子们会小心翼翼地敲破“空头”,吃完后蛋壳也不舍得扔掉,洗干净装在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的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待到夜晚,一窝小孩抓了萤火虫装进去,再在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就在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美曰其名为“鸭蛋络子”——这,是整个水乡对美食的创作,也是集体童趣所在。    

可见,中国人所认同的饮食之美,不在避世的深山里,也不在不足十平米的四方小店里,而是要与亲友围炉共饮,酣畅淋漓地吃出一身热汗,再享受大快朵颐后的饱嗝。

火锅是最典型的中国饮食方式。/图虫

与千万素昧平生的人,一起进食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打碎了中国的小家庭格局,与家人吃饭变成了一个世纪难题。

但这不等于中国的饮食氛围变得冷清,如今在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创意十足的“美食家”,他们与千万粉丝在一起,浓缩出中国美食文化的时代缩影。

在路边烹饪美食的师傅,可能是美食博主。/unsplash

秋金,一个戴着墨镜、说话文绉绉却不失幽默的小哥哥,在抖音上打理着一家叫“贫穷料理”的虚拟门店。    他说“贫穷就是极度不足”,刚毕业时条件艰苦,控制每顿饭的材料就是十块钱,但是他做的每一餐都能给人直接的视觉冲击——饿。

在秋金看来,他不在意烹饪艺术是否玩得龙飞凤舞,重要的是可以抚慰心灵,给予陪伴。

每次做完饭后,秋金都会摇着一把大折扇说“记得按时吃饭!  ”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其实是亲近的人才有的耳语。  

有位粉丝被他的真诚打动,在看完了他所有视频后说,“大概你是全世界对我说过最多‘好好吃饭’的人了”,但他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和胃病,准备“连人带号一起注销掉”,特此来跟秋金道别。

秋金觉得很难过,但无法联系上他,遂为他做了一道小米南瓜粥,并附言道:“胃不好请趁热喝。我知道我不可能做到感同身受,但我希望你知道,你只是生了一种病,这并不怪你,而且你也并不是孤独一人。所以今天请你一定也要记得按时吃饭。

吃,可以是对家乡味道的回溯,也可以是对外国文化的本土式改造,中国的美食地图,在抖音上显得特别宽广。阿nic,一个爱做饭但不爱露脸的上海美食博主,会做动漫《七龙珠》的“天津饭”,也会把复杂的西餐料理,说得通俗易懂。 “不用记配方”,是他能吸引百万粉丝跟着他一起吃饭的王道。

五年前,阿nic偶尔在国外吃过几十家米其林餐厅,并与当地厨师交流后突然明白,很多西餐的材料在中国不一定能买到,但其实食材的味道差不多,是可以替代的。

比如说意大利蛋黄酱面,传统的是要用猪脸肉制的火腿和羊奶酪,这个中国人都吃不习惯,他就改用培根和帕玛森芝士碎,一样秀色可餐。

中国对食物的崇尚和热闹的饮食氛围,也能影响外国友人。来自法国的安闹闹,时常会给阿nic留言,互相切磋:“牛排建议先用植物油大火煎,反过来加黄油和大蒜中火继续煎!”

这位来自法国的大帅哥,在娶了个中国老婆后,对美食的钻研更深入了。他最喜欢带着混血儿子憨憨去“吃花”,然后用中国的食材和调味料做中西合璧的美食,比如说腊肉南瓜汤和热情果豆腐慕斯。

他非常认同“You are what you eat”,因为肠胃和脑袋会有很多交流。

现代人需要美味的快餐,但不等于就不需要精致。酒,也是饮食文化的一种,食物本来就拥有极致的美,这在调酒师身上特别能体现。

调酒师扬扬,一位白衬衣搭配黑色领带和西装马甲的酷女孩,她在抖音记录酒吧的日常,其花式调酒被粉丝称为魔术表演。  

“自初中在电视上看到花式调酒就非常喜欢。尽管家人反对,但还是专门去学习了半年,在训练室里一天到晚都在练习甩杯子。”她笑着说到。

调酒师在中国还属于冷门职业,一开始扬扬只是想记录生活,但在发布视频后,很多人会跑来问她“这是什么专业”、“在哪里能学”,她才发现自己是真的在传递调酒文化,也让更多人走近调酒师这个行业。

“  砸冰球”不只是年轻人的特长,微醺23点的老宋,也曾因此一炮而红。    他是一位46岁的绅士,常常在抖音上根据节日、心情等为网友推荐适合饮用的酒。

从老宋身上,能看到一个人若热爱研究美酒,一定也热爱生活。他有一个“好酒莫贪杯,微醺胜买醉”的格言,认为酒只是媒介,重要的是与谁喝。他的视频不花哨,也不搞笑,只注重质感,“我不想做哗众取宠的网红,我更想成为一个品酒界的意见领袖。”

你的创作,可能正在改变世界  

这是热闹的中国美食文化,在网络时代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些厨神的厨房更能体现出中国人丰富又直接的情感传递,他们随心所欲的创作,也可以看到中国人对美食倾注的持久热情。

贫穷料理的主理人说,希望他能用美食治愈到粉丝,让所有到了饭点的人,想起他就会想起“按时吃饭”。

阿nic说,他希望从他的每一餐里,可以让大家不再畏惧做西餐,也不把它当作复杂之事,而是有趣之事。

安闹闹说,做内容虽然是挺费劲,但有一天一个年轻的粉丝私信他,说她妈妈跟着他学厨艺后,他们家吃得越来越好。

很多人通过短视频学会了做菜。/unsplash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喜欢以食会友,用吃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文化内涵。但在这个时代,正是有了他们这样一群创作者,不仅让美食文化得到新的升华,更将无数陌生人通过自己的作品连接到了一起,在新时代发掘出了食物背后新的魅力。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