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越来越难做了。
强势如一点点,已经开始在地铁口发单页,促销引流。
前几天走访郑州的主流商场大卫城,我发现短短几个月功夫,三分之一的茶饮店已经从商场消失。
关店潮要来了吗?
01 营业额下滑、房租上涨,关店潮来临?
5个月,商场1/3茶饮店关门
“人都去哪儿了?”
郑州大卫城负一层,一家新开的茶饮店,老板焦灼地站在吧台张望。
尽管促销员热情地给路过的消费者发单页,邀请试喝,但这家店依旧门可罗雀。门口走廊川流不息的人群,对于这个不知名的品牌,连驻足的兴趣都不太有。
在商场的另一侧,有一家正版鹿角巷门店,约100平米的门店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人。按照这个商场1000-1300/平的租金,坪效实在令人心碎。
在去年最高位时,这家商场负一楼的茶饮品牌多达13个,还不到半年时间,包括桂源铺、答案茶、肆伍客、莓兽等在内的品牌先后关店。
鹿角巷深圳海岸城闭店
发单页,做促销,一点点变得“主动”了
昨天,在公司地铁口,36℃的大太阳,有两个小姐姐突然弯腰致意,并热情的递上一个折页,“我们是一点点奶茶店,我们提供奶茶外送服务。”
声音和点单时说的“欢迎光临”一样甜美动听,却未引起那些脚步匆忙、赶着最后一秒打卡的人丝毫停留。
一向低调的1点点,单页都发到地铁口了,而且还推出了“买十赠一”的促销活动。不得不说,这很不一点点。
一点点小姐姐发给我的单页
回想起前一段去这家店时,晚上七点多钟的单号还不到100,现在发单页引流也在情理之中。
强势如一点点,都开始主动促销引流了,其他茶饮品牌的生意还好吗?
营业额下降30%,关店即止损
“每年的7月和8月是旺季,但今年的旺季和去年相比,营业额下降了30%。”
小乔的店开在广东东莞,入行7年,开了4家店,属于小散户中稍微有规模的。但是今年,她的压力格外大,头发一把一把地掉。
前几天,她刚刚关掉了位于万达金街的一家店,不同于以往30平左右的街边店,这家店160平,带着INS风的场景,投资近80万。2017年开业,月租金3.5万,水果茶为主,客单价18元。
今年夏季,房东通知要涨10%的租金。小乔算了一下:一天550杯左右的出杯量,雇了8个人,店长月薪6000,店员月薪4500,除去租金和人力,本就艰难维持。现在房租一涨,又马上进入换季的下行趋势,心力交瘁的她选择了关店。
而小乔,只是我朋友圈中,众多发转让消息的小老板之一。
深圳上海惊现关店潮
在“茶饮之都”深圳,曾经“预计排队等候5个小时”的鹿角巷海岸城店上个月撤店,随后,鹿角巷深圳万象城店也悄然关门。
而在爱排队的上海,据多名行业人士透露,包括素匠泰茶、桂源铺 、不二茶铺、皇茶、世界茶饮、答案茶、木仔记、鹿角巷等在内的品牌,均在商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关店情况。
开店能撑下来的才是王者,图片来自转门面网
与前两年的生机盎然不同,今年明显的感觉是:红利过去,潮水退去 ,稍折腾就能赚钱的时代早已远去。竞争加剧,毛利降低,生意越来越难做,成为新常态。
02 小散户倒下,优质流量向头部品牌集中
同在大卫城负一楼的奈雪的茶,却是另一番景象:工作日的下午4点钟,200多平的店里人满为患,熙熙攘攘。年轻的闺蜜、带着孩子的宝妈、逛街的情侣,三三两两坐在店内,不仅吃欧包,还带着串串、炒凉粉等小吃进店点一杯水果茶。
不时听到来占位的顾客对着电话讲:“咱们换地方吧,奈雪没位置了”。据这家店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出杯1000杯是常态,节假日会更多。 ”
而同一天的喜茶门店里,排队依然存在,因为喜茶go小程序的使用,排队不像以前那么长,但点一杯等上30-40分钟才能取到是常态。
喜茶GO点单页面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则在专访中表示:“喜茶从未开过不赚钱的店。”
根据喜茶方面披露的数据,喜茶门店单店日均出杯数为1500杯,单店单日最高营业额为17万元。这样的数据足以让同行羡慕,尤其是在整个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
书亦烧仙草也在今年逆势上扬,光在郑州一个城市半年开店43家,全国总门店超过2100家,新开门店成功率达98%。
8月19日,瑞幸咖啡在微信公号发布了一款鹿角杯,公众号阅读量5分钟破10万+,与此同时,瑞幸APP的购买页面已经瘫痪。
竞争激烈的当下,品牌生存的两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优质流量向头部品牌集中,无特色、无爆款、无空间的三无小散户们,生存空间日渐逼仄。
03 竞争两极,20%品牌将抢走80%顾客?
“房租每年上涨约10%,50平米的商场店,基本上一年多6万的房租,要多少杯才能赚回来?
人力成本也与日俱增,不仅是工资上涨。团建频次、规格也水涨船高,否则想把年轻人留住,太难了。
头部品牌入驻区域市场后,竞争升维。我们必须用更好的物料、更好的包材,推广力度也不能减,综合成本令人咋舌 。而我们十几元的价格区间已定,又不能随便涨价。”一位区域品牌老板向我吐槽开店“三大难”。
表面看,这与房租、人工、采购成本上涨,成本与收益失衡有关。但实际上反映的是,强势的头部品牌对流量的收割。
这些强势品牌对主流消费群认知的占领,让弱小品牌快速被边缘化,丧失对顾客的吸引力,然后被挤出这个跑道。
头部品牌的强势会边缘化弱小品牌
在很多行业,都流行“二八定律”, 即“大部分的财富流向少数人手里”。饮品业逐渐会呈现的局面就是: 20%的品牌抢走80%的顾客,独立开店的品牌将越来越难活。
今年,头部品牌密集抢占下沉市场,让竞争格局升维。没有老大的时候,大家还能你吃一口肉,我分一口汤,可一旦老大下沉还很强势,小兄弟们连骨头都啃不上。
逅唐茶业创始人韩刚对行业的变化感触颇深,“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现在是PGC的时代,初创或者小品牌需要找到差异化,不然很难生存。
“现在大品牌有资金、有团队,供应链也都在为大品牌做定制化产品,原物料的差距不断被拉大,供应链不会向小品牌倾斜,他们比较难获得更好的物料。”
事实上,除了抢占消费认知,强势品牌背后对房租的议价能力,对产品的定价优势,对人才的吸附能力,以及供应链采购的成本优势等,都会演变成系统的竞争优势。
每一个板子都比对手长,胜算自然一目了然。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后人称为“马太效应”,意思为: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用来形容如今的茶饮行业,无比贴切。
在这样的竞争业态中,你的生意怎么样?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