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名嘴”黄世聪在节目中说“大陆人连榨菜都吃不起”,引发两岸网友热议。大陆网友又想起了茶叶蛋的梗,两岸的不解又加深了一层。网友戏称,“吓得我赶紧去买包榨菜炫一下”、“别说了,我都在啃树皮了”。
黄世聪的逻辑是,吃泡面一定要配榨菜,榨菜于是可以作为生活水准的晴雨表。有一只股票叫涪陵榨菜,业绩好的时候,表示大陆一般中下阶层过着不错的日子。但涪陵榨菜最近股价大跌、业绩大坏,因为他们(中下阶层)连榨菜都吃不起。
图 | 摄图网
泡面、榨菜两种方便食品,就这样被黄世聪搅入了生活水准这盘棋。问题是,前一段时间我们讨论消费降级的时候的确用到两种指向明确的食品,一种是榨菜,另一种却不是泡面,而是二锅头,酒类中的大众消费品。泡面则是消费升级中的标志性受害品,前两年外卖补贴多,消费者都去点外卖了,结果吃泡面的少了,方便面两大品牌康师傅和统一于是业绩大降股票大跌。 泡面里都备有调料包,有些甚至就配了腌渍菜,两者的消费是没有关联的。
黄世聪的逻辑链条经不起推敲,但并不意味着他的话一点影子都没有,涪陵榨菜的确是越来越吃不起了。
A股市场上,这是爆雷最多的一年。除了欺诈、投资失败,商业周期等因素,连大消费概念中的细分龙头也纷纷触雷,榨菜和阿胶就是其中两种。没有茅台的命,却渴望着茅台的身价,东阿阿胶和涪陵榨菜均遭遇了滑铁卢。
榨菜本是消费降级的代表性产品,但既然消费降级了,吃咸菜下饭也得有度,消费者不可能无止境地“越渴越吃盐”,所以涪陵榨菜的风光多来自于它的定价能力。 全国主流的榨菜品牌,一个是涪陵,另一个是鱼泉,涪陵全国格局是最好的,2018年的销售额是21个亿,鱼泉只有5个亿。占有了渠道优势后,涪陵榨菜干了些什么事儿呢?自2016年后它数度提价,一包80g的乌江榨菜从1元涨到2.5元。价格快涨,原料缓涨,直接的结果是毛利率“喷发”, 2016年,涪陵榨菜毛利率是45.39% ,到了2018年,毛利率已经达到57.44% 。连续数年,涪陵榨菜的年利润增长幅度都超过了50%。
涪陵榨菜生产车间
可即便是“针头线脑”,也架不住价格一而再地涨,何况消费者还可以吃别的咸菜,连老干妈这么有定力的企业都被榨菜的盈利空间诱惑了,要进入这个市场,于是,今年二季度涪陵榨菜利润“跳水”了。
做为高档补品,所谓“滋补三大宝,人参鹿茸与阿胶”,消费者对东阿阿胶的品牌忠诚度岂非榨菜可比。 但东阿阿胶也遭受了同样“爆雷”,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同比下跌近八成。2006年还是80元/斤的阿胶,如今一斤已经3000多元了,买家终于不买账了。其实,买家还在其次,阿胶并无白酒那么大的市场,行业也未形成如白酒般清晰的市场格局,东阿一胶独大,可行业几乎没门槛,十年间,市场从4亿元膨胀到300亿元,怎不引来一片混战。
无论经济盛衰,消费业都要吃喝。 “柴米油盐”穿越经济周期是投资者的共识,可为什么阿胶和榨菜,一个食品一个补品,在证券市场大起大落?两家企业显然滥用了它们在细分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不断提价涸泽而渔。 短期看,提价的确攫取了相当的利润,长期看则可能丧失到手的市场份额。 消费市场的长期规律并不支持企业的无止境的提价行为,食品价格的涨幅是要小于居民收入的。
阿胶和榨菜的涨价,恐怕是中了茅台的“毒”,短短十余年间,一瓶茅台从50元涨到了2000多元还供不应求,哪个厂家不羡慕。可茅台比榨菜和阿胶多了一条命的事实,一众消费企业未必看得到。高端白酒渐成消费品中的奢饰品,白酒业的命运和富人越来越富密切相关,但这并不足以支撑起茅台的万亿元市值。
实际上,很多茅台酒还没上桌就被收藏起来,收藏市场赋予了高端白酒另一条“命”,这条“命”是和白酒历久醇厚的特性相关联的。正因为没有保质期,可以无限保存下去,且越存越增值,高端白酒拥有了和黄金、收藏品一样的货币价值,而回收、拍卖等交易渠道的存在,更使得白酒的货币属性愈发凸显。 受限于保质期的榨菜和阿胶,哪儿有茅台的第二条命。至于1993年前安宫牛黄丸因无保质期被炒上一万一丸,纯粹是炒作者的自欺欺人。
曾经,茅台也是有保质期的,聂卫平的一瓶上世纪30年代的茅台,还是请厂家拿新酒勾兑的。如今茅台酒厂对老酒有“渗漏包换”的承诺,其实就是为了给收藏市场托底,刺激其繁荣。 阿胶虽有老胶“袪了火气”的说法,包装上的“白纸黑字”却杜绝了它第二条命的奢望。
为了给股东带来回报,给反复被割的韭菜们一点希望,几年前证券市场的管理者曾提出市值管理的目标,在企业经营中加入了做大市值的原则,这与管理层的利益是不谋而合的。但老老实实做生意的本分却被高管们抛掷在脑后。相对而言,坚持不上市的华为和老干妈一以贯之地踏实经营,反而走的长远。
证券市场割完股民的韭菜又来割消费者,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