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王一路狂奔,落下的零碎可不少。
01 汉堡界的老前辈,在新战场却落了下风
中国餐饮市场目前可以说是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市场之一,无数异国餐饮品牌争相入华。
当然,中国市场早已经过了“谁来都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时代了。
逐年走高的经营成本,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逼得不少餐饮巨头制定出各种针对性的策略,来抢夺中国的餐饮市场份额。
比如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专星送、啡快等外卖服务;
麦当劳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叫金拱门;
肯德基则看准了茶饮趋势,不断推出茶饮新品,甚至还专门开设了一家奶茶店......
▲肯德基的茶饮专营店
与它们同等重量的汉堡王自然不甘人后。
去年年底,汉堡王在中国大陆的第1000家门店于上海青浦开业。
当时汉堡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EO Ekrem Ozer表示宣布,汉堡王将继续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新年立一个flag(目标):3年内,在中国再开1000家门店。 ”
然而公开信息显示,2005年汉堡王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最初的7年里,它只开了52家门店。
剩下的900多家店,则是在2012年后,以平均每2天开一家餐厅的速度迅速扩张而来的。
三年再开1000家,这意味着,未来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新的汉堡王门店开业。
且不说这个速度是否合理,单看目前国内西式快餐市场的拥挤程度,汉堡王的豪言壮语想要实现,恐怕也得费些功夫。
更何况,汉堡王中国还存在不少足够致命的问题:
1.入局太晚,是汉堡王最大的遗憾
汉堡王是全球大型连锁快餐企业之一,它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比老冤家麦当劳还早两年。
▲图片来源:汉堡王官网
如今,汉堡王在全球61个国家及地区拥有超过11,220间分店,其市场价值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可。
然而中国市场对汉堡王来说,却是个例外。
中国的西式快餐事业,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
肯德基于1987第一个到来,麦当劳也在1990抢滩登陆,而汉堡王则姗姗来迟,直到2005年才正式扎根中国大陆。
迟到的代价,是快餐的黄金时代在一线城市已经过去。
而且百胜(肯德基必胜客)和麦当劳在全国将近8000家的门店分布,导致汉堡王很难在主流商圈找到合适的店面;
其次,此时中国的快餐市场不仅有了麦肯,还有性价比更高的德克士和华莱士,即便汉堡王在国外是大佬,在中国也是强龙难压地头蛇;
另外,因为入局太晚,汉堡王面临的租金和麦、肯进入时期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百胜签约一般是8-10年甚至更多,而汉堡王进入的时间已经是租金高涨的时代,且物业提供的都是短期2-3年合约,高昂的房租压力也成为制约汉堡王开店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汉堡王在进入中国大陆整整7年时间,也只开了52家门店。
被肯德基、麦当劳远远甩在身后不说,还因为在市场中丧失了话语权,甚至被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看做是某个国产的山寨品牌。
2.自视甚高,做不出令人满意的本土化产品
诚然,汉堡王从创立之初到如今,都有着不俗的成绩。
也正是因为这些成绩,导致其在初入中国市场时,没有在第一时间为自己找到清晰的定位。
各色光环笼罩下的汉堡王,进入中国后理所当然地将自己定位为“中高端快餐品牌”。
一份牛肉皇堡价格大约40+,而麦当劳巨无霸套餐也不过20+。
▲麦当劳巨无霸套餐(左)与汉堡王单个汉堡(右)价格对比(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虽然汉堡王的汉堡比麦当劳的巨无霸汉堡整整大上一圈,但其超过将近30%的价格仍然把不少消费者挡在了初次尝试的后面。
价格定位高,导致吸引不到相对应用户,高不成低不就。
汉堡王在国外的另一个优势,是其在品牌人格化上取得的成功。
通过各种创意广告,汉堡王给自己树立起了一个“又皮又耿直”的怼精人设。不仅热衷于和麦当劳互怼、把着火餐厅的新闻图做成创意海报,还会调戏谷歌语音助手、乐此不疲地用“玩火”梗自黑……
▲汉堡王的创意广告:专注直火烧烤68年,所以汉堡王比其他连锁餐饮店更容易着火
其营销手段总是新颖而大胆,甚至在2017年,汉堡王还被戛纳国际创意节评选为“年度最佳创意营销商”。
然而,这一套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却吃不太开。
前段时间,汉堡王为宣传新产品“越南甜辣嫩脆鸡堡”,而拍摄了一则创意广告。
广告中,人们一手拿一根巨大的筷子,像使用叉子一样,艰难而笨拙地把汉堡送往嘴边。
▲图片来源:汉堡王广告截图
看起来,这是汉堡王为了配合越南风味汉堡而做出的“本土化”广告创意,用筷子这个亚洲普遍使用的餐具作为文化符号。
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
不少网友批评汉堡王把筷子当作一个“滑稽”的表现方式,认为这则广告让筷子显得笨拙而愚蠢。
尤其是在经历过杜嘉班纳辱华事件后,种族问题变得越加敏感。
▲杜嘉班纳拍摄的争议广告截图
最后天不怕地不怕的汉堡王也只得认怂,删除广告视频的后,老老实实地发布了道歉声明。
由此可见,在中国文化中,并不提倡品牌与品牌之间、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开这种“恶劣的玩笑”;
同时中国法律也不允许任何人点燃自己的门店,并以此作为宣传。
3.跑得太快,太多细节被落下了
除了在产品本土化上做得不够好外,汉堡王中国的内部管理也被诟病不轻。
在问答平台知乎上,不少人认为汉堡王之所以在中国火不起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服务态度以及出品质量都参差不齐。
有人吐槽在汉堡王点餐,排队五十分钟后才被收银员告知排错了队;
也有网友说点了甜筒,结果服务员却给了圣代,并不耐烦地要求她“将就着吃的”;
▲图片来源:知乎用户@三点水
还有消费者在汉堡王被多收了15元,找门店经理解决无果,想要投诉却发现汉堡王根本没有投诉电话的......
▲图片来源:知乎匿名用户
而读sir自己也曾经历过在汉堡王点餐,拿到手的汉堡肉饼没有放盐这样的乌龙事件。
总而言之,似乎每个城市总有一两家品控糟糕,服务态度差到让人想打“12315”电话投诉的汉堡王门店。
诚然,汉堡王六年时间开出900多加家门店,扩张太快,总会有一些方面兼顾不到。
但作为以标准化为基础的连锁快餐品牌,连产品质量统一这样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这实在是有点砸自己招牌的意思 。
汉堡王是一个有着多项优势的品牌,比如用料精细、量大份足,且其卫生条件也属中上。
但我们相信,消费者希望看到的,也许并不是三年再开1000家门店的汉堡王,而是能够暂时缓一缓,解决掉历史遗留问题,成为一个对中国消费者更加友好的品牌。
中国那么多洋快餐品牌你最喜欢哪一个?
在评论区唠唠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