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面,路随我走,这才叫自由!”
这位违反交通规则骑摩托的胖子叫牛展,是顺德一家做煲仔饭的老板。三年前央视播出的《寻味顺德》记录下了他的故事。
三年来,这部由《舌尖上的中国》原班团队打造的纪录片,在各个电视频道不断重播,网络的播放量也超过一亿,它几乎成了外地人去顺德寻找美食的向导书。
对于绝大部分《寻味顺德》中提到的食肆而言,这部纪录片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美誉,不知名的小店从此变得知名,知名的店从此人满为患。但对牛展来说,人确实越来越多,美誉却逐渐丧失,可以说是从网红店逐渐变成了“网黑”店。
美誉丧失的结果是,今年五一之后,顺德有关部门还找牛展约谈,因为他的行为已经影响到顺德“世界美食之都”的招牌。一间老板爱骂客人的小店,影响到整个顺德声誉,是否有点夸张呢?
你别说,还真有这个可能。
当然,牛展也不是一天就变黑的。
在2016年五一,也就是《寻味顺德》首播之前,网上几乎没有牛展的信息。从零星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当时人们对牛展的评价还相对正面:老板控制欲强,有时候说话会比较凶,但对食物有执着的追求。
大众点评上早期对牛展的评价
在纪录片首播后的半年内,牛展接受当地报纸的采访时曾表示:把顾客当上帝是个伪命题,真正的以服务见称,就是要把顾客当成好朋友。店主与顾客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需要互相尊重。
这时的牛展,还是响当当的网红。
可以说2017年之前,都没有太多人黑牛展。但事情在2018年发生了转变。
2018年还没过几天,在中国年轻人最喜欢的视频网站——Bilibili上,一个美食博主发布了探访牛展却被骂的视频。在接下来的一整年里,几十万人陆续看了这段五分钟的视频,从此牛展开始成为顺德的网络黑点。
但接下来有更令顺德人生气的事。今天如果在Bilibili搜索“顺德”,播放量最大的是另一个博主在顺德被牛展骂的视频。而由于这个博主比前一个影响力更大,这段2019年一月才发布的视频,在短短四个月内就有了200万播放量。
现在的Bilibili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对牛展的不满。在《寻味顺德》的页面里,牛展出现的镜头都会有“鞭尸牛展”的弹幕。
而在另外一些视频里,虽然牛展并未出现,但因为视频讲到顺德美食或者煲仔饭,“鞭尸牛展”依然会出现在弹幕和评论中。
而对牛展的讨伐,已经不限于Bilibili了。无论是那一座城关于网红店的文章还是对顺德五一假期的报道,评论里都是人们的怒火。
大概牛展自己也没想到,仅仅三年,自己就从网红变成了网黑。
其实牛展成为网黑并不是偶然。
事实上,这些态度不好的店,往往更容易受到美食家们的青睐。他们总会觉得,如果店家态度糟,那一定是店家有本事,东西一定做得极好。于是这个世界就出现了香港澳X、广州广油X、南京柒本X和顺德牛展。
可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越来越无法逃离美食家们的“魔爪”。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有自己的口味,也许不应该迷信美食家们的推荐,但越来越多人确实开始放弃自己的感观,转而把美食家和各个榜单的推荐列为必须要打卡自己的任务。
这当然非常省事,可以少踩很多雷。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美食家们真的懂吗?这个问题乍听上去像是在侮辱美食家,可就拿煲仔饭来说,是一年逛几次广东的美食家更懂,还是在广州吃过几十年煲仔饭的普通人更懂?
答案显然是后者,但我们往往更很自觉地相信前者,因为美食家更懂我们的心理,知道普通人更喜欢难找的地方,更热衷于欣赏自己不懂的味道。
美食家们是当之无愧的网红助推器。而一个不小心,他们也就会成为网黑助推器。
而且《寻味顺德》是一个更可怕的助推器。
它不像是米其林指南这种榜单。榜单会定期更新,不达标的餐厅会被降级,可纪录片只拍一次。今天人们讨伐牛展,重点甚至都不在服务态度,而是出品本身。但可以想象,未来牛展光是靠慕名而来的外地观众,依然可以过得很滋润。
牛展今天成为顺德美食的黑点,从一定程度上说,顺德政府是要背锅的。直到现在,顺德的政府对于城市美食品牌,依然还是走“只打造不管理”的老路。
凤城食都就是这样一个例子。2010年,顺德政府牵头,在大良建设了“凤城·食都”项目,把顺德所有的名优特色小吃都集合到这个美食街。然而没到十年,这里就变得门可罗雀。
而对于牛展,顺德的相关部门似乎也并不想管理。虽然五一之后有关部门对牛展进行了约谈,但也没什么效果。而有关部门表示,牛展如果不改,他们也只能继续约谈,没有其它办法。
不过或许也不用太担心顺德,因为这里的人实在是太爱吃也太会吃了。
如果你认识顺德的朋友,你可能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我爸是厨师”。这并不是开玩笑,顺德全民皆厨,职业厨师更是每30个人里就有一个。
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多时候普通游客能吃到的东西,可能都不是最好的,比方说陈村粉。如果你去问陈村人,最好的陈村粉,是《寻味顺德》拍的那家店吗?Ta会骄傲地告诉你:最好的陈村粉,是自己家里做的。
而这样的顺德,一个牛展掀不翻。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