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州,没有成桌的宴席无关紧要,只要有一碗热腾腾的螺蛳粉就已足矣。
广西的米粉种类众多,在这个嗦粉第一大省,单单是南宁市,每年就能消费6亿多碗米粉。
近两年,柳州螺蛳粉更是迎来了一场大爆发,特殊到难以形容的气味,加上全民热议的话题度,极大的提高了螺蛳粉在全国各地的存在感。
螺蛳粉
柳州人的心头好
对柳州当地人来说,螺蛳粉的地位早已超过了麻辣烫米粉这些重量级美食,吸一口螺蛳粉,快活似神仙。
离家在外的柳州人,几乎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浓浓的“螺蛳情结”和“米粉情结”,因为那是家乡的味道,所以柳州人才会上瘾。
这种自带气味的螺蛳粉,江湖人称“行走的生化武器”,让无数人闻之开胃。
“真香定律”在无数人身上反复上演,上一秒还信誓旦旦宣称“就是死也不会吃一口”,下一秒就发自内心的感叹“真香”。
人们在第一次吃到特殊味道的美食时,都会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螺蛳粉味道独特,其中酸笋和辣椒,是让人上瘾的关键原因:
吃过螺蛳粉的人,只要一段时间不吃,看到螺蛳粉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者闻到味道时,脑海中就会条件反射一般记起螺蛳粉的味道,就会特别想吃。
而且螺蛳粉很辣,特别刺激味蕾,人们对重口味的东西都是比较容易上瘾的,这么辣,吃一口全身的经脉都被打通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螺蛳粉线下店面数近8000家,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甚至香港、台湾、美国也有螺蛳粉门店。
其实,早在螺蛳粉名声大噪之前,就有很多品牌在默默经营着这一品类。
比如,爱民螺蛳粉在柳州开了38年,是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连锁店;
从1987年起,摆螺蛳粉摊起家的黄氏真味,分店遍布全国,这个牌子特殊之处在于配料包加了干黄花菜。
拿过很多奖的螺霸王在网上人气很旺,是名副其实的网红美食,买袋装还送鹌鹑蛋,金牌的味道非同凡响,非常值得下单。
螺蛳粉
为何难走出柳州?
令人着迷的螺蛳粉,为什么没能形成全国大规模发展之势,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味道独特,受众面窄
独特的味道是螺蛳粉的魅力所在,同时这最大的特色,也是限制它在全国发展的因素——外地人可能不习惯螺蛳粉汤辣和腥的味道。
很多人都觉得螺蛳粉的味道像“厕所味”,不喜欢的人,每每听到这个名字就有点闻风丧胆了。
因此,蛳粉缺少了大众化的口味,它自带的独特味型,让其变得小众,地方特色过于明显 ,要想进一步拓展市场,市场培育成本较高。
2低端,不卫生的形象,落后于时代
螺蛳粉给人的印象是地摊小吃,食品卫生条件差,没有统一标准,属于低档食品。
在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环境,追求饮食美学的今天,传统街边螺蛳粉小店,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审美了。
这个品类可以像它的近亲——麻辣烫、米线等学习,比如,店面风格走起小清新,或是简约风;
将宣传文案做的性感时尚,博得年轻人喜欢;做好抖音、微博的营销工作,慢慢改变“低档”“路边摊”的印象。
3品类单一,可选择性少
螺蛳粉的产品太过单一,且衍生品较少,这限制了这个品类的市场规模化。
比如黄焖鸡,不仅提供菜和米饭,还有米线等食物丰富了产品线;沙县小吃包括面、蒸饺、炖汤等多个类别。
而螺蛳粉作为一个单品,不足以支撑起一个门店的发展,跟其它品类相比更有挑战性。
为了改变螺蛳粉低端,路边摊的形象,行业本身以及柳州市政府都在做努力。
破局
螺蛳粉+零售思维
智慧勤劳的柳州人运用当下大热的零售思维,赋予螺蛳粉这个传统行业新的生命力。
将螺蛳粉装进袋里,制定生产标准,攻克技术上的难关,多次的试验、尝试,帮助螺蛳粉从现煮小吃,变成零售食品。
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对餐饮的限制,上万包袋装螺蛳粉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而且,这也提升了消费者对这一品类的依赖感,让吃螺蛳粉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借力
官方多渠道发力做宣传
为把柳州螺蛳粉这张“名片”打得更响、推得更广,柳州官方一直积极作为。
2010年,发起了“螺蛳粉进京”项目,鼓励本土餐饮企业向外扩张发展。
在官方的助推下,柳州先后建立了螺蛳粉行业协会、螺蛳粉产业园等多个项目。
2017年,柳州市又拿出650万元奖励优质的螺蛳粉生产企业。举办螺蛳粉大赛。
吸引行业众品牌参加的同时,也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火爆的场面,也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到了螺蛳粉的美好前景。
总结
据悉,柳州将全面实施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战略,实现2022年预包装螺蛳粉销售收入100亿元。
配套及衍生产业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的目标,并将配以螺蛳粉观光产业园、螺蛳粉商学院、宣传短片等措施。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螺蛳粉必会成为餐饮又一新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