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餐厅的,老板总有这样的错觉,自家的服务员不如别家的,于是总想从别人那里挖人。结果呢?到了你的店里还是一样。这究竟是谁的问题?
1 外行老卓进军餐饮
前两天,朋友老卓说好久没见面了,晚上聚一聚,地点就在他新开的火锅店。
老卓原本是资深包工头,之前一直在工地做大包,在这方面老卓是专家,辉煌时期也曾赚的盆满钵满。
然而,花无百红,这两年,房地产动荡,自然扰的工程也越来越不景气,好不容易接个活,后期的要账也是一波几百折。老卓每天为要账操碎了心,他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事,还不如赶紧撤退,趁手里还有点钱,转个好做的行业。
思来想去,打听来打听去,老卓觉得餐饮是个不错的行业,无论经济是否萧条,人总得要吃饭,要应酬吧,最重要的是做餐饮不用去要账。
说干就干,两个月功夫,从选项目到落地,老卓那二百平米的火锅是开起来了。
但,接下来的事也跟着就来了……
酒过三巡,老卓的牢骚也越发的多了起来:“小池啊,这餐饮可真不好做啊。这不,就说这服务员,一点积极性都没有,我们都坐这这么久了,连个主动来添茶倒水的都没有。”
老卓边说,边招唤服务员过来倒水,期间,又是对服务员絮絮叨叨、苦口婆心一大堆。转过头又和我说:“光这一个事,平时我也没少叮嘱啊,你说他们怎么就记不住呢?”
2 孩子总是别家的好,老婆总是别人家的美
从事餐饮这么久,在我看来,老卓的苦恼其实也是大多数餐饮老板的苦恼。
“服务员做不好服务,没有服务意识。”也是很多餐饮老板常抱怨的话题,这就好比:孩子总是别家的好,老婆总是别人家的美。
“服务员”这个词汇,最早出现在我记忆中,应该是在父母抱怨我成绩不如别人家孩的时候。
记得小学时,每当放学回家没能老实在家温书,就会遭到父母责备:“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去做服务员,天天洗盘子。”
而我也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服务员”的认知应该还处在“服侍、伺候”的表面意思上。
或许是天意,我大学就读的餐饮管理,初出校门,还真的从事了餐饮行业。也是因为根深蒂固的老思想,让我每次放假回家被街坊邻居问起的时,父母总是不好意思提起我是个服务员,怕被他们看不起,怕脸上无光。
说我的经历,其实也是在阐述目前大环境下餐饮行业服务员的一个普遍出境。特别是在某些老板的眼里,服务员的地位并不高,他们对服务员的定义仅仅局限在了:服侍客人愉快的用完餐,让客人满意。
3 服务员在店里到底扮演着何等角色
服务员真的只是“服务”吗?他在我们的餐饮业务架构里究竟充当一个什么样的业务角色?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餐厅的模型是这样的。
其理念是:店长管经理,经理管主管,主管管服务员,服务员能不能升为主管,在于他和主管之间的关系即主管对他的评价。
然而,优秀的餐厅 ,它的管理模式是这样的。
其理念是:服务员,他不是服务员,他是业务员,他是客户代表。 即:在顾客刚产生某项需求时,立即去帮助,并满足顾客的需求,以此来塑造自己的价值。他服务的客人越多、越满意,他自身的价值越大,同时,上级是为下级服务的,后厨是为前厅服务的,二线是为一线服务的。
那是不是做好这一点就行了?
也不是,这仅是意识层面,小池认为:还有法的层面, 那就是 员工的需求和四感。
作为老板需要思考:员工为什么要来我们这里工作?我们到底满足的是他什么需求?把员工当做内部顾客来经营,从金钱激励、员工成长、个人发展,三个纬度去设计,同时在经营中,也要考虑到员工的安全感、成就感、荣誉感、幸福感。
因此,在服务意识培训时,不是只是针对服务员的培训,而是至上而下的全体人员培训,同时建立复命制度(不是强调下级对上级的复命,而是上级对下级的复命),重视员工的意见,并每一条意见给予时效性的回复和解决措施,鼓励员工用自己的微信添加客户微信,通过员工订台的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