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滴滴创始人程维刚刚宣布2019年将裁员15%,涉及员工超2000人。
没几天,多方信息源已坐实,滴滴关停国内外卖业务,转战海外与Uber Eats一争高下。
滴滴外卖怎么了?这对外卖格局有什么影响?对餐饮老板有什么影响?
小编梳理了如下观察和思考:
1 滴滴外卖被坐实关停:国内业务被裁撤,正等市场业务自然消亡
2018年滴滴巨亏109亿!
面对新的2019年,滴滴选择了过冬,对非主要业务“关停并转” 。大家首先想到,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就是滴滴外卖。
很不幸,滴滴外卖真的迎来了生死劫:下课。
◎ 滴滴外卖微博于2018年12月14日停止更新。
据多方媒体报道,滴滴关停国内外卖业务已经被多方信源坐实,相关内容如下:
滴滴于2月20日着手解聘或分流外卖业务员工;
国内外卖业务被裁撤后,并非立刻关停,滴滴仍留有少量人员维护系统和App平台,等待市场业务自然消亡,再做下一步计划;
同时,部分团队人员和系统,将转入滴滴外卖的国际业务;
滴滴外卖首批出海的国家暂定墨西哥和巴西等地,这些南美洲国家是滴滴老牌竞争对手Uber的外卖业务(Uber Eats)重点发力的国家。
小编在第一时间询问了一些消费者、外卖商家和行业从业人员:
一位业内专业人士表示:消息上说等待自然消亡,打开滴滴App还是可以看到有些商家仍在的,但都是下线状态,所以消息可能是正确的。但是,滴滴也有一些区域在招聘骑手,不能说确定会走向消亡。滴滴可能会向其他低竞争力的地方再次尝试,比如海外市场。已开城的区域,可能会成为打开海外市场的试验田。
一位温州的外卖老板表示:温州,本来是首批上线城市之一,到现在不了了之了。
一位深圳卖烤鸭的外卖老板表示:上线的时候就没感觉到滴滴的风声,更不要说下线了。
一位来自郑州的消费者表示:一元吃外卖感觉犹在昨天。
同样来自郑州的网友表示:这么快吗?滴滴外卖不是刚开始吗?
小编从滴滴外卖App发现,成都春熙路步行街仍可以看到商家营业。
这从侧面印证了,滴滴外卖仍留有少量人员维护系统和APP平台,等待市场业务自然消亡。
◎ 成都春熙路步行街仍有商家在线
2 业务上线不足1年 滴滴外卖可能只是搅动池水的“鲶鱼”
作为滴滴的战略保护策略,滴滴外卖从2017年12月被提出,3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共计开拓了5个城市,包括无锡、南京、成都、泰州、郑州,距离之前滴滴提到的首批上线9个城市,还差4个城市。
实际上,滴滴外卖不仅没有撬动美团和饿了么的“墙脚”,还被美团打车、神州租车、哈啰顺风车(哈啰出行旗下)等玩家抢了原有的打车市场。
滴滴外卖作为外卖新手,将补贴作为见面礼带进了外卖市场,成了搅动市场的“鲶鱼”。
一位老板告诉内参君,滴滴说要上线的时候,饿了么找他签协议,说三个月不上滴滴会给一个月补贴。后来滴滴不上了,他白拿了一个月的补贴。
但是,就像厚几集团餐饮板块合伙人吴龙飞所说的,短期的补贴和红利会给外卖市场带来一段时间的波动,只是低价竞争的话,那对商家和用户来说只是一时的“热闹”。
至味优粮合伙人、优粮大学校长闫寒认为,滴滴想要将打车市场的玩法照搬入外卖市场非常难:
“外卖是非标准化的生意,整个生态网络非常复杂,包括餐厅、平台、顾客,以及餐厅后面这些供应链之类的。”
“打车就很标准化了,需要的就是车、司机、顾客三者之间的连接,烧一把钱一个城市的业务就出来了。”
因此,滴滴外卖要想跻身于外卖市场,光靠撒钱做补贴是远远不够的。
换句话说,单纯靠补贴,滴滴外卖也不可能将外卖市场从两极格局重归于三足鼎立。
就像一位前美团员工说的,对于平台来说最重要的是流量,有消费用户才是生存的根本。
当补贴停止时,结果可能就像一位做高档海鲜的老板告诉小编的:(滴滴外卖下线)没啥影响。滴滴外卖太少了,有它没它无所谓。
总结
自从2015年,外卖市场开始野蛮生长,短短4年间,整个外卖市场已经趋于规范,尤其是当平台补贴停止时,对于外卖商家的要求便提升到了精细化运营的高度。
像闫寒分析的,本身,“滴滴外卖的启动就不是奔着好好做业务去的,而是用新的故事来支撑自身估值。故事讲完了,业务怎么样自然就没人关心了,所以滴滴外卖关停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
有些外卖老板也表示,他们知道(滴滴外卖下线)这是早就注定的事。
因为,对于餐饮商家来说,他们经历过火热的平台补贴大战,也看到了身边的残酷淘汰。
他们知道,即使滴滴外卖能够带来一波补贴红利,那也只是可以薅一把羊毛的绵羊而已。能不能长久地活下去,还是要看自身的综合实力。
因此,与其寄希望于滴滴外卖是否存活,能否带来补贴,商家不如把精力放在打磨内功上, 这样会来得更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