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跑赢平台才能笑到最后。
▲雷军在最新小米发布会上如是说。
就在最近,马老板突然得到美团通知,外卖佣金要上涨到 22%。马老板在北京某创业园区经营一家轻食餐厅,包含三明治、低卡饭、沙拉等餐品,外卖收入占到了营业额的 60% 以上。美团调整佣金后,意味着他每月销售额的将近四分之一要付给美团。再算上房租、水电、人员等成本,几乎没有利润可言。
1 月 4 日,央视《经济信息联播》也报道称,广西南宁不少商户因外卖佣金突然上涨而退出外卖平台。据了解,虽然有独家、品牌、普通商户的佣金区别,但美团抽佣比例整体在上调,某些地区甚至达到 23%。许多小商户和北京马老板一样,正在考虑 2019 春节后的转型,甚至考虑退出外卖平台。
▲佣金上调,成为许多小商户的“节前噩梦”
佣金从5%到20% 胳膊拧不过大腿
“如果是签独家,美团抽 19%;如果是和饿了么同时上,那就抽佣 23%。没办法,平台很强势,区域经理直接电话来谈‘独家’,否则就失去更多有利条件。外地的同行告诉我,因为此事,美团由原来的3公里配送缩短到了 50 米,覆盖范围几乎缩成了一个点。”刘总,一个在云南昆明做餐饮十余年的“老炮”,如今旗下有 4 家 2000 平米左右的正餐酒楼,以及试水了 2 家小而美的商场餐厅。
他的餐厅是 2015 年正式上线外卖的,那时赶上很多补贴活动,轻轻松松就可以运营很好。大概到 2016、2017 年,明显感觉到需要花心思“做运营”了。“补贴逐渐减少,平台要求做排名,感觉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刘总说。
虽然刘总的餐厅不以外卖为主,但他认为外卖既是大势所趋,也不能因平台吃紧就放弃。虽然佣金一直涨,但胳膊拧不过大腿。只要结果是盈利的,那就做下去。
对于此次佣金提高,美团给出的回复是:主要是因为公司运营成本以及人工费用增加,至于有商家退出平台,一方面是由于店铺转让以及合同到期,另外就是一些商家本来竞争力不强,退出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美团的这一说法,无疑激起了更多商户的不满。“保护费也不敢这么收”,有商户如此评价。
从外卖大市场的角度来说,平台、商家、顾客势必要找寻一种利润平衡,最终达到三方共赢的结果。然而,这一“平衡”伴随着各方利润的降低而被不断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商户的集体自救。
避免过度依赖外卖平台 商户寻求自救
1.考虑线上线下的反哺
如果说,昆明的刘总因为“树大根深”,并未在外卖方面受到创伤,而像开篇马老板这样对外卖依赖较多的餐厅,无疑是雪上加霜。
除了进和退,更多单纯依赖外卖的商家开始考虑,如何让线上线下更好地“反哺”。以北京某鸡汤泡饼品牌为例,最早从线上起家,2018 年 5 月开始发展线下美食城档口店,而 2019 年元旦刚过,老板就带着团队在天津筹备一家 300 平米的大店。“太过依赖外卖,肯定是不行的。线下实体店投资虽然大一些,但一方面利润高,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线上和线下更多进行反哺,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另一家酸菜鱼品牌的运营总监告诉记者,他们家最高峰时外卖单量一天 300 多单,现在因为线下是旺季,外卖并未发力,一天只做 100 单左右。“我们一直把外卖定位为实体店增加营收的一个点,有没有都可以正常运营,因为外卖的利润太低了。除了延伸经营触角,想单独靠外卖挣钱,很难。”他坦言。
▲焦耳食堂起源于线上外卖,2018年开线下店
2.部分品牌鼓励“到店自取”
外带模式或成突破口
在外卖运营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会不会回归到自主配送的时代?或者出现更多第三方配送平台?据悉,部分小城市,商家“联合配送”的情况又有端倪,几家顺路的餐厅,联合印发点餐宣传册,让员工进行配送。
“但这一做法显然是不够长久的,一来,要养着配送人员,有这个费用还不如和平台合作;二来员工的专业度可想而知,走错路、找不到等反而耽误时间,更别说联合配送了。”某业内人士说。“外卖的模式,和滴滴快车一样,平台烧钱到了一定程度,就一定要平衡盈亏。作为商家,既然享受了平台的便利,就要接受平台的分利。”
还有一种说法,当外卖平台佣金增高,餐厅的重心逐渐向线下实体店转移,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带”单产生。线上和线下将实现真正的互相补充。一家商务写字楼附近的煲仔饭餐厅老板告诉记者,他们现在一天的总单量在 400 份左右,其中外卖、外带、堂食基本是各占三分之一。“可能也因为我们店堂食面积小,附近又都是白领。我们推出几款“白领套餐”,基本上可以做到提前备好,顾客就算是到店现场点,也不会等太久。”
堂食、外卖、外带三种经营模式,可能会随着外部大环境的变化,而被不同的商家“组合搭配”。像煲仔饭老板这样,鼓励外带的做法,或许会被越来越多的商家采纳。
3.外卖做的是增量市场
品质才是持久的通行证
王老板在河北涿州开了 3 家川菜馆。800 平米的餐厅,外卖一个月能做 15 万左右,外卖和堂食占比大约为 2:8。他告诉记者,如今出去抽成、食材、人员等,外卖的纯利能达到 10%-15% 就非常不错了,已经被压缩得很低。
“所以我觉得,外卖一定是开源模式,是在原本堂食稳定的前提下,做增量。不要指望着用外卖了支撑一个餐厅。特别是到 2018 后半年,外卖的理性化发展越来越明显,不再是扩张性的。每次平台有变动,必然会导致一群商户死亡,这个时候,拼的还是品质。”王老板说。
并没有和某些商家骂骂咧咧一样,王老板的心态很好,他认为平台、商家、顾客一定有一个平衡的过程,而这过程中,必然会有优胜劣汰。相比短暂的排名,他更看重长远的口碑。“存者王,败者寇。这就是餐饮市场的现实。”
▲无论是视觉还是口味,外卖整体品质在提高
外卖市场要掀to B补贴战? 商家仍持观望态度
“太正常了,我是一点都不意外。美团旗下那么多业务相互牵连,在现实面前,提高外卖商户佣金很正常。这可能只是开始,以后还有更多“增值服务”。 ”采访中,也有老板坦言,纵观近几年的互联网企业发展模式,基本逃不掉一个循环:烧钱补贴(培养韭菜)—抢占市场—垄断经营—收割韭菜。
2018 年 11 月下旬,美团发布了 Q3 财报,报告期内营收为 191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97.2%,平台活跃度商家总数由 380 万增长至 550 万。但整亏损净额却高达 25 亿元,较上年同期激增 157.9%。随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美团开盘即大跌。
平台烧钱补贴,吸引更多用户,进而吸引更多商户,于是形成了外卖行业的独角兽现象。而被市场养大的独角兽,终归有一天要“割韭菜”。
美团佣金上涨事件持续发酵,饿了么也“没闲着”,迅速公布了“杀手锏”——暖冬计划,一是商家端费率的降低;二是加大消费者端的投入和营销力度。2018 年 10 月,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正式宣布成立,饿了么与口碑合并。此次暖冬计划,无疑是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成立后在2019 年烧的“第一把火”。
“我们认为这个行业还应该有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不是更早割韭菜。”饿了么 CEO 王磊在采访中说,粗暴地收流量税,这不是长久之计——这无疑是针对美团的喊话。
美团和饿了么面对 B 端新一轮的价格战,让许多商户抱有期待。“从平台,到我们商户,再到顾客,大家都是共生共荣的。我们也不希望夹在中间,或者站队什么的,还是期待整体市场都平稳些吧!”某商户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