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进入2019年,每到新的起点,人们总喜欢自我暗示,仿佛重新规划,就能真的过好这一年。
对于很多饮品老板来说,新一年的第一个难题已经来临:前天是早有消息“社保入税”新规正式实施的日子,虽然有地方还没有立即执行,但个税改革带来的利润焦虑已经在行业里持续几个月了。
这个直接被砍掉30%利润的难题,有没有应对方法呢?
30%利润要没?新茶饮品牌瑟瑟发抖
2018年8月2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消息,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简称“五险”)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
和饮品业相关的是,1月1日起社保就要按照实际工资征收,不再按最低工资标准来缴纳。
根据规定,企业须为员工缴纳30%“五险”,缴纳基数也有上下限,下限是这个城市平均工资的60%,上限是平均工资的300%。
而且,过去一些企业采取的“工资少做一点、奖金多做一点”的避税方法,也没有用处了—新政规定所有奖金、津贴都要被做为基数缴纳。
对于很多饮品企业来说,过去可能存在少缴、或者不缴社保的现象。这样一来,按规缴纳社保,企业需要为一名员工多支出30%。
根据2018年《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社保缴费基数完全合规的企业仅占27%,也就是说,将有73%的企业被新政策波及。
饮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数量庞大,在这个新规中,将受到更大冲击。
细分到行业内部,对于已经比较正规的企业,新规并不会产生太大,因为已经按规缴纳了,而且新政策并不影响收入。
对于饮品行业里以加盟为主的品牌,也未能带来太大影响。因为加盟门店属于个体经营。
对饮品业来说,冲击最大的是中小型企业,最近新兴起、还没有完全合规,但已经正规经营的直营品牌。
新茶饮行业兴起的背景下,诞生了很多直营品牌,相比加盟,他们对品牌有更强的掌控力。但随着新茶饮产品原物料、门店空间的升级,茶饮品的利润已经由奶茶时代的60%~80%,降到了60%左右。甚至一些头部品牌利润仅维持在50%左右。
在利润和规定现状下,想把中国茶做出一个有商业价值的企业出来,看起来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情。但解决方法还是有的——
解决人工成本上涨的4个思路
改善用工结构:增加兼职、小时工
据劳动力精细化管理SAAS平台乐才JoyHR.com创始人金财介绍,国外餐饮业小时工比例远高于中国,日本占比为67%,美国为50%-55%,而中国只有不到10%。
饮品业低复杂度的劳动性质符合兼职用工的需求,但在国内,餐饮业兼职用工人员多集中在麦肯、星巴克等成熟连琐餐饮企业。主要原因在于,兼职对企业人员管理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改变用工模式:采用劳务外包制度
劳务外包是指公司部分业务由相应供应商提供,这是餐饮业把人员管理压力释放出去的有效方法。
但劳务外包对企业也有一定的门槛要求。我采访到一家打算使用外包业务的企业,据了解,同样需要多付出5%~10%的成本。
都在谈论的合伙人制度怎么样?
最近,为了应对社保入税新规,行业里不少人都在讨论一种新型的模式—合伙人制度。
让员工内部创业,成立小微企业,和总公司保持相对独立又相对合作的关系,总公司的资源和资金可以给小微企业用,小微企业给集团创造营收。
合伙人制度下的小微企业,现在有3种形式可以参考: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个独有限公司。
个体工商户听起来有些“搞事情”,要是开了几百家店,就得要几百个法人注册工商,似乎有点不现实。
个人独资有限公司,税要多缴一次。因为企业给他的钱要先做收入,做完收入减去成本然后扣税,扣25%的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要扣10%,扣完以后再扣个人所得税。
再看成立合伙企业的方法。新成立的这个合伙企业不用缴企业所得税,只缴个人所得税。因为合伙企业在税收上是透明体,它赚的钱不用缴企业所得税,25%、15%、10%都没有。
比如餐饮企业里的西贝,每开一家新店,总部占股60%,团队自己投40%,利润也是六四开。总部给了团队最大程度的股权下放,团队只需要向总部上缴60%的利润,余下的40%由管理团队自行分配。
但合伙企业最大的弊端在于,员工的流动性较大,难以保持稳定不变的合伙关系。
较少人力:研究使用机器设备
减少人工支出的最根本解决方法就是不用人工——用机器代替人工或提供工作效率。海底捞已经推出了有机器人送餐的智慧门店,标准高效率的泡茶机、水果切片机等等也是饮品行业需求的智能设备。
结语
有人说,真正对“社保入税”感到恐惧的,不是经营能力强的企业,而是那些经营能力落后的餐饮企业。
总体来讲,即使不受规定影响,饮品企业的人工成本也是会不断上涨的。向内部要效率,改善用人方式,加强团队人才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合规性,是企业每一天都需要修炼的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