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5月8号到现在已经在全国开了800多家门店,销售了1800万杯咖啡。在7月份完成了A轮融资,估值做到了10亿美金。
目前瑞幸咖啡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咖啡集团,跟老大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一切,都离不开“流量池”思维。
01 什么是“流量池”思维?
传统企业如何突破流量壁垒,如何借助互联网实现自身转型,如何精打细算地运营好流量,如何让流量带来销量和增长?这些都是我这几年不断发问、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我把我在营销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经验,概括为“流量池”思维。
流量池思维和流量思维是两个概念。
流量思维是指获取流量后然后变现流量,这显然无法解决今天的企业流量困局。流量池思维则是要获取流量并通过存储、运营和发掘等手段,再获得更多的流量。
流量思维和流量池思维最大的区别就是流量获取之后的后续行为,后者更强调如何用一批老用户找到更多新的用户。
02 品牌是最稳定的流量池
很多创业者在前期的营销上都会面临一个困惑:“如果手里有1000万元,我是做品牌,还是直接买流量做效果?”
在我看来,品牌和效果投放并不是对立的。从流量池的角度看,品牌不仅是心智占有和信任背书,而且品牌本身恰恰就是巨大的流量池,品牌并没有站到流量池的对立面。
那么,瑞幸咖啡是如何打开品牌这扇大门,用较低的成本迅速建立起品牌流量池,完成最终的效果转化呢?
找准品牌定位:全新的互联网咖啡品类
定位对于品牌来说,是灵魂的注入,让品牌有了与众不同的目标、愿景和能够在市场上立足的基础。
在实践中有三种最简单有效的定位方法。
对立型定位:对立型定位是强竞争性导向,是与对手显著差异化的定位,适合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后发创业的品牌。
比如瓜子二手车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就是一种典型的对立性思维,让对手站到了“有中间商”、“赚的多”的联想对立面。
USP定位:USP定位基本是着眼于某个强大的产品功能,进行概念包装,给用户留下鲜明的印象。
比如斯达舒的“胃痛、胃酸、胃胀”,凸出产品某一方面的功能,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升维型定位:不跟竞争对手在同一概念下进行差异化纠缠,而是直接升级到一个更高的维度,创造新的蓝海品类市场。
最常看到的升维型定位就是“XXX行业开创者”、“重新定义XXX”等比较大的字眼。虽然看起来有点大而空,但消费者通常有趋强、好奇、选大牌、选更先进产品的心理,所以也会产生实际效果。
在做瑞幸咖啡的时候,我们最早使用的是USP定位,但是后来我们内部把它否定了,因为觉得体量太小,面太窄。
后来发现我们是一个升维型定位,因为我们做的是新零售、互联网咖啡,是一个全新的品类。
如果说传统的咖啡卖的是咖啡馆,卖的是一种线下体验、线下空间,那我们卖的就是一杯咖啡,回到咖啡本身,用数据、物流、社交方式和APP去实现用户的咖啡需求。
这几年进入咖啡行业的品牌很多,但都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星巴克和costa的市场地位。因为他们的模式完全一样,没有差异化,甚至在某一个属性上落后于这个行业的领先者,所以很难对市场造成冲击。
符号化的打造:
选择有冲击力的视觉和听觉标识
你的品牌定位很好,但是如何让大家迅速认识你、记住你?这里就需要依赖符号传播。
品牌工作的本质就是打造符号、强化符号、保护符号。好的符号主要是能够刺激人的感知系统,让人产生强烈关联印象。视觉和听觉又是主要的两种符号形式。
第一,选择蓝色的鹿头标作为视觉符号。
在做瑞幸咖啡时,我们选择了鹿头标作为视觉符号。一般的鹿头标都是不讨好的,因为所有门店都是都是封装的,但是我希望我们的标志能够冲出来,打破常规的视觉规范。这种方式符合我们的品牌定位:与众不同,能够打破常规。
在品牌颜色方面,我们使用了与众不同的全蓝杯,创造了与众不同的视觉符号。
可以和大众熟知的“星巴克绿”形成鲜明对比,也匹配全球第三次咖啡浪潮的“精品蓝”趋势,强硬地在咖啡市场中创立新符号。
瑞幸咖啡一经上市,鲜明有个性的蓝色包装就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欢,从单调的传统咖啡红白杯中脱颖而出。在社交媒体上,瑞幸咖啡被网友们称为“小蓝杯”、“蓝爸爸”,喝小蓝杯咖啡正在成为城市的新流星。
第二, 强化听觉符号:“这一杯,谁不爱”
听觉符号是视觉符号外的一大补充,主要形式有两个:口号与韵曲
好的定位很容易形成好口号,也便于传播。
除了口号,Jingle是品牌听觉符号的另外一种形式,意思是“吸引人又易记的、简短的韵文或歌曲”。企业可以主动在用户沟通中设置Jingle点,可以让用户对品牌产生记忆。
瑞幸咖啡的口号“这一杯,谁不爱”,其实是一句充满了挑衅的口号,因为很多用户会马上知觉反应就是我不爱,这时候心里上产生一种Jingle感。
产生这种感觉之后,就会去思考一下,琢磨一下,那0.5秒的沉静非常重要。如果把这句口号换成“这一杯,谁都爱”的话,就太顺了,起不到让消费者去思考的效果。
场景化突破:打造互联网的无限场景
有了定位,有了符号之后,也需要让品牌找到一些场景化的突破。
场景营销就是为了你的产品找到具体的消费环境,从而提高购买转化。场景营销是让品牌这个玄而又玄的东西能够迅速接地气、带流量、出效果的关键。
品牌如果是一把手枪,场景就是扣动品牌子弹的扳机。
星巴克创始人认为,家庭是第一空间,办公室是第二空间,人们需要第三空间来进行社交。社交不应该在家,也不需要在办公室,而应该去咖啡馆。这是咖啡馆能够迅速覆盖全球的一个重要的商业基础理论。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个观点就落伍了。因为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太忙了,大家需要很多及时的社交。
互联网上的场景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无限场景”。无限场景的流量远远大于传统的第三空间的流量。
按照传统的第三空间理论,需要寻找线下人流量最多的地方作为开店场所。但是我们做了无限场景之后,就不需要支付租金、人力成本来获取昂贵的线下流量,而是通过社交平台的免费流量来大量低成本的获客,这就是我们的商业基础理论。
通过这个理论,我们打造出了一句话:不是人去找咖啡,而是咖啡去找人。这是对咖啡传统行业非常致命的一句话。
03 裂变营销:最低成本的获客之道
在瑞幸咖啡上线前,CEO问我:“你认为最重要的APP获客方式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裂变拉新”
裂变营销是一种最低成本的获客方式。
存量找增量,高频带高频
怎样做到裂变营销呢?我概括为:存量找增量,高频带高频。
第一,存量找增量,即利用已有的用户去发展新增用户。
首先,你得发展出第一批种子用户,主要依赖广告投放、产品试用以及前期其他推广方式;
其次,存量用户基数越大,裂变分享的数量才会越大。因此,存量基础是裂变成功的关键。
会玩的企业,往往同时两手抓:一手抓广告拉新,通过补贴迅速扩大存量用户;一手抓老客户裂变,降低整体获客成本。在存量和增量的不断转化中,一个新创品牌可以迅速引爆市场,甚至成为现象级产品。
第二,高频带高频。
如果产品本身是一个高频使用的产品,比如出行、外卖、社交、直播、热门游戏、大平台电商等,那么用户和你接触的机会多、使用频次多,裂变福利的可能性就大。
企业往往只需要给一些比较小的福利(比如发电子券),就有大量用户裂变分享,带来新增用户。
裂变成功的三个因素
第一,种子用户的选择。
裂变的目的是通过分享的方式获得新增用户,所以必须选择影响力高、活跃度高的产品忠实用户作为种子用户。
第二,福利补贴。
在当前社交媒体丰富、便捷的环境下,广告的创意成本已经大大降低,但投放成本却依然居高不下。如果企业愿意把投放广告的费用分批次回馈用户,让用户养成领取福利的习惯,会让裂变起到强大的流量转化作用。
在福利的诱导之下,再加入一些创意作为分享催化,就会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获取社交流量。
瑞幸咖啡是怎么做的?
瑞幸咖啡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新零售咖啡,获客的第一步是App下载,推广难度还是很大的。谁会为了喝一杯咖啡,愿意下一个10多M的APP?
我们采取了几个做法
一是首杯奖励。如果你是写字楼内上班的白领一族,很可能在电梯间看过这张海报:代言人汤唯手捧一杯“小蓝杯”,热情温柔地邀请你喝一杯大师咖啡。扫描图中的二维码,下载瑞幸咖啡App,就能免费获得一杯咖啡。
二是拉新奖励。瑞幸咖啡App内一直在主推“免费送给好友咖啡,各自得一杯”。只要把链接分享给好友,对方下载App后,就能和你各享一杯赠饮。
三是咖啡请客。你可以通过“咖啡请客”按钮为好友送上一杯或多杯咖啡,同样享受多买多赠的优惠。
04 小结
总结起来,我对营销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切产品皆要可裂变。如果一个产品不能提高用户触点和频次,产生裂变,就很难迅速做大。
一切创意皆要可分享。无论是文字、包装设计、图文贴,还是抖音、直播等形式,创意的前提就是考虑到它能够被分享出去。创意本身不是自嗨,不是自吹自擂,是别人看到之后愿意帮你分享。
一切效果皆要可溯源。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系统,提高你对效果的洞察认识,了解你每一个获客来源和成本,知道你的留存提频方向,这样你才敢在营销上投入更大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