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卖0.7元馒头的店,居然年销售额10个亿?
“世界上最大的包子王”,全国门店多达2500家,还让成龙为之代言!
这,就是“巴比馒头”。
01 包子之乡传人,一年盈利50万
巴比馒头的创始人叫刘会平,安徽怀宁江镇人。
江镇是出了名的包子之乡,有两万镇民在全国各地开包子店。受到家乡人的影响,刘会平选择卖包子营生。
刘会平刚娶上媳妇,就鼓捣着要做点小生意。于是选择在一家餐馆门口摆小摊卖早点,每个月付给餐馆租金,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刘会平只好另做打算。
1998年,刘会平揣着仅有的4000元积蓄来上海打拼。他看准一间店面,果断投入6000元租金,做着承包上海滩早点的美梦。
不料,他做的包子口味,不受上海人的欢迎,生意入不敷出,只得转手他人。
在老婆的耐心鼓励下,刘会平决定东山再起!
第二年春天,刘会平又在上海的福建路开了新店。
这次,他不打没准备之仗。用高薪挖来一位经验老到的面点师傅,专门卖起了生煎。
话说,这师傅也忒牛了,做的包子皮薄馅多,个头又大,关键还好看。再加上熟悉上海本土口味,居然出乎意料火爆异常,每天清晨来买早点的客人排起长龙。
“刘师傅大包”从早到晚,买包子的人络绎不绝,而且生意一天比一天好,那一年,他赚了50多万的纯利润。
02 在商圈卖0.7元包子 薄利多销客排长龙
刘会平发现小摊经营的小吃,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卫生问题,让消费者吃起来有诸多顾虑。
他想着,能不能升级店面呢?
随着包子店生意越来越好,刘会平又在繁华的南京路租下来一件店面,打算专门卖包子。
这让大家都很诧异,因为南京路一条街,商店鳞次栉比,大多是高档饭店、连锁餐饮、商超百货等,在闹市卖0.7元的包子,不是自讨没趣吗?
刘会平人很好,亲和力十足,总是笑眯眯。这一次面对质疑,他却显得尤为坚定:在人流密集之地开店,只要销量好,买的人多,薄利多销也能生存下去。再不济,也是打响金字招牌的第一步!
为了吸引年轻人,刘会平改掉曾经的俗气店名,摇身一变“巴比馒头”,上档次的装修,干净卫生的环境,顾客一看就很喜欢。
上海人钟爱吃小吃,不管早晚,总爱买上几个尝尝。慢慢地,“巴比馒头”名气越来越大,不少人主动打电话询问加盟问题。
03 有人主动询问加盟 巴比馒头猛增50家店
一开始,刘会平犹豫着,毕竟自己是个农村粗汉,光是搞好手上的十间店面,老婆汉子热炕头就满足了。
奈何钱老追着他跑,一再拒绝亲戚的加盟请求,对方依旧不放弃,刘会平只好让其加盟“巴比馒头”,自己也顺带摸索下扩张之路。
起初,刘会平手把手教亲戚开店,采购,做包子,还帮其打广告。
让刘会平惊喜的是,门店生意居然不亚于自己家的店,看来加盟之路切实可行,把“巴比馒头”开到全国各地指日可待!
2005年,“巴比馒头”开放了加盟的政策,大量加盟商涌入市场,同年9月份加盟就超过50家了。
即便当时是50家连锁店的老板,刘会平也依然保持农村人的朴素,不高调不炫富。
他的妻子每天凌晨5点就赶往店铺,和员工们一起蒸包子,每天晚上回家都在8点以后。
迄今为止,刘会平更没买过一辆私家车。
04 包子界的“麦当劳” 一年卖出10个亿
数据表示,到2021年,在外食用早餐市场销售额将突破8400亿元人民币,2016年至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7.4%。中国消费者早餐食品总消费将从2015年的1.334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1.948万亿元人民币。
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同时收入增长,在外买早餐已成了习惯。
巴比馒头抓住市场机遇,确定品牌化、连锁化的经营思路。这个想法来自于他对麦当劳、肯德基的思考,“麦当劳在全国开店,无非产品标准化,中国包子一样做得到!”
于是他一边招募有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一边自建馅料加工厂,同时还在口味上进行创新,斥巨资钻研冷藏技术。
近几年,肯德基、麦当劳走起中式风潮,卖起了油条豆浆,瘦肉粥,但是缺乏本土风味。
这一点上,巴比馒头显然更占优势,配方和食材都是独特的,配方是长期调整、完善的结果。前期他曾花了五六年的时间,将上海滩点心吃了个遍,不断琢磨消费者口味和喜好,不断改进制作工艺方,并优选新鲜食材供应商。
同时,他还建立中央工厂,使用机器切菜、揉面、搅馅等,一切按照标准化制作,确保每颗包子味道完全一致。
巴比馒头用三年时间攻克了冷冻面团技术,实现了“生胚”速冻,完全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作业,这样门店只需要醒发和蒸熟的操作就可以了,确保了产品口味与现蒸的基本相同,
有了扎实的基础之后 ,巴比馒头扩张之路如虎添翼!
总部对各店经营所需原料及辅料集中生产、采购,从而降低成本,保证货源,保证质量,保证价格;
如今,巴比馒头在市场上拥有良好口碑和品牌形象,具有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一年竟然狂卖10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