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计划在全国开1000家机器人餐厅;
门店由机器人下单、炒菜、端菜;
我们要投入1500亿,建一个机器人的产业体系……”
这两天,地产大鳄碧桂园高调宣布要进军餐饮行业,而且是以开机器人餐厅的方式!
继万科之后,又一地产大鳄进入餐饮行业!
实际上,这一次碧桂园宣布要开餐厅,并不是第一例地产商跨界进军餐饮行业的案例。
早在五、六年前,万科就已经试水餐饮,从良渚文化村的“村民食堂”到深圳“第五食堂”到上海的“四季食堂”,万科依托本身的物业资源,在社区餐饮的领域里,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虽然说,已经有万科作为地产商跨界开餐厅的先例,但,不一样的是,这一次碧桂园玩起了高科技,要开机器人餐厅,从前厅到后厨,完全实现无人化操作,而且更是放出豪言要开1000家!
开1000家机器人餐厅,这事真的靠谱吗?
这一次,碧桂园是有备而来的。
在碧桂园高调宣布进军餐饮之前,它还在深圳建立了机器人产业园,并且声称要投入1500亿,建一个机器人的产业体系。
看上去,碧桂园要开1000家机器人餐厅,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要技术支持有技术支持。
但是,这件事真的靠谱吗?我们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餐饮不是简单靠资本就能快速催熟!
1、开1000家餐厅,需要时间累积
开1000家餐厅,我们看这个数据,就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需要时间的累积。
呷哺呷哺做了20年,开了不到700家直营店;味千拉面做了22年,也曾经多次提出“千店计划”,至今在全国开出不到800家门店。
从这些实际的餐企走过的路来看,做餐饮必须要有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因为,企业需要不断的对产品进行打磨,对商业模式不断探索,以及整个团队的组建,而这些都不是能够简单一蹴而就的。
2、开出1000家容易,能留存下多少却是关键!
另外,目前来说,餐饮行业几乎还没有出现拥有1000家直营店餐饮品牌。
是缺钱,缺资源吗?
其实,并不然。
正如业内人士说的:“开1000家店不难,有钱就能开,重点是开出来之后,能不能活下来?所以,做餐饮,开多少家店不重要,关键是能留存下来多少。”
所以,虽然说碧桂园有着雄厚的资金,强大的背景,优质的资源,但是,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要开出1000家餐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如业内人士强调的:“餐饮不是简单靠资本就能快速催熟的!”
机器人在餐饮业应用并不成熟
1、现有机器人餐厅,大多只是噱头
从机器人餐厅的层面上来看,机器人运用于餐厅的目的是提升效率和节省人工。但就目前来说,现有的机器人餐厅都是噱头,很难实现效率的提升和人工上的节省。
目前,机器人在餐厅的使用主要是两个场景,一个是前厅,一个是后厨,但效果都不好。
1)前厅机器人服务员
曾经在青岛大火的“机器人服务员”,就被消费者诟病较为“笨拙”,机器人只能沿着既定轨道行走,还不时发生故障,人们从身边过还要躲闪,不然上菜容易洒落。
虽然餐厅火了一两个月,但最后,新鲜感过去之后,生意就不行了,无奈关停。
2)后厨炒菜机器人
目前,市场上后厨炒菜机器人,商用案例还是很少,首先因为中餐的制作流程比较繁复,产品品质和口味很难保证,另外一方面就是机器一旦故障,餐厅就没有办法营业。
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此前一度很火的刀削面机器人,之前就爆出来频繁故障的消息,不仅影响门店的效率,耽误门店的经营,而且还多了一笔维修费用。
因此,就目前机器人的发展阶段来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机器人还没有大面积商用,还属于测试阶段,真正能够从生产、到传菜到服务等一条龙全自动化的餐厅更是不多见。
2、机器人餐厅,是不是能被市场接受?
虽然机器人商用案例不多,但是,此次碧桂园宣称投入1500亿,建一个机器人的产业体系,在餐厅真正实现机器人来完成下单、炒菜、端菜上桌的整个过程。
假设,真正能够解决一系列技术层面的问题,从后厨到前厅,真正实现完全的无人化,这样的餐厅是不是能被消费者所接受呢?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成功的可参考的案例,但,可预见的问题却不少。
尤其是,餐饮作为服务行业,顾客在就餐的过程中的情感交流和反馈,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真正无人化之后,餐厅科技感是有了,但少了人情味,这种餐厅是不是真的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
正如,业内人士分析的:“带给消费者更好的美食、更便利的服务,始终是餐饮业生存发展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无人餐厅’和普通餐厅没有什么不同。而如何权衡效率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带给顾客更好的消费体验,将是机器人餐厅未来需要解决的课题。”
小结:
今年,机器人餐厅爆火,此前就有互联网巨头阿里和京东的纷纷入局,现在地产大鳄碧桂园也想来分一块蛋糕。
但无论是从餐饮的实际经营层面,还是从机器人餐厅的技术层面和市场接受度来说,机器人餐厅要走的路,还很长。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