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食品  周黑  烟台  海产品  黑作坊  黑窝点  奶粉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餐饮界频发“罗生门”事件,山寨“快钱”模式到底坑苦了多少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31  来源:餐饮加盟内参
核心提示:仅做了26家直营店的鲍师傅在全国约有1000家山寨店;外婆家从2008年至2015年期间打掉了72家假冒门店;答案茶在一个月内冒出百余家山寨店……几乎每一个餐......

仅做了26家直营店的鲍师傅在全国约有1000家山寨店;外婆家从2008年至2015年期间打掉了72家假冒门店;答案茶在一个月内冒出百余家山寨店……

ntent="t">几乎每一个餐饮品牌都逃不过山寨之苦。近日,鲍师傅的商标之战更是将餐饮行业的山寨事件推向了风口浪尖。那么,面对躲不开的山寨风,餐饮人又该拿什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呢?

餐饮界频发“罗生门”事件,山寨“快钱”模式到底坑苦了多少人?

ntnet="t"> 是什么让餐饮业打开了“山寨”模式

从复制产品到山寨商标,近两年,山寨风在餐饮业大有愈刮愈烈之势。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餐饮业的山寨事件防不胜防呢?

1、餐饮业的易复制性  

鲍师傅官方表示在武汉仅有两家直营店,但是,在武汉却有超过十家的“鲍师傅”。在采访中,一些消费者表示:“从来不知道临近的两家鲍师傅来自不同的公司,并且,也并未感觉到消费上的差异!”可以说,是餐饮业核心产品的易复制性降低了山寨的成本。

2、互联网时代网红经济的巨大吸引力  

作为茶饮品牌的代表品牌,喜茶的山寨风刮得既快又猛。从贡茶改名为喜茶,在官方网站上标明“唯一官方网站”……且不说如今全国各地到底有多少家冒名喜茶,仅在网络上,搜索喜茶加盟后出现的信息就令人应接不暇。

其实,这也是另一个层次的“蹭热度”,借着网红的巨大流量,通过模仿为自己所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高速流通也为山寨风打开了另一扇窗。

3、慢扩张品牌为山寨“预留”了市场空间  

很大一部分品牌在创建之初均希望通过直营的模式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品牌在通过直营模式更好地积累经验,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后遗症;而另一方面,直营所代表的运营成本也让公司不得不放慢了扩张的脚步。几年内仅维持在全国范围内的几家或几十家直营店的餐饮品牌并不鲜见。这也为山寨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市场空间。

4、商标意识淡薄  

鲍师傅创始人鲍才胜在经营鲍师傅糕点10年后才想起要注册相关商标,1314茶(原答案茶)在火爆过后才意识到商标争议……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商标方面意识的淡薄以及维权的高成本也为山寨品牌开通了“绿色”通道。

ntent="t">山寨品牌的“快钱”模式为市场带来了哪些伤害

相较于正规品牌,山寨品牌的发展轨迹大多有一些共性,比如,招商赚快钱。拥有糕点类“鲍师傅”注册商标的鲍才胜运营着几十家直营店,另一个饮料类“鲍师傅”的商标拥有者如今在全国已经拥有数百家加盟店。这样的“快钱”模式对市场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1、真假难辨,市场管理难度加大  

1314茶创始人曾在采访中表示:“在商标存在争议的情况下,我们无法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而相较于商标争议,更多的品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真正原因是维权的成本较高。特别是针对网红品牌来说,维权时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有法律之战,还有舆论大战!

2、恶性竞争阻碍市场良性发展  

瑞可爷爷曾经火到没朋友,一位在山东地区加盟瑞可爷爷的老板表示:“在开业后的大半年内,凭借爆品起司蛋糕,排队购买一直是常态。”半年后,当地的各大蛋糕店陆续推出起司蛋糕,还出现了类似风格的XX大叔,一起打起了价格战。最终,瑞可爷爷惨淡收场。

3、坑苦了创业人士  

为了山寨而山寨,为了招商而招商,有些品牌创建的初衷就是为了赚快钱。没有品牌内涵,缺乏持续创新能力,没有系统的管理经验,在用流量红利赚够了快钱时,就是他们抛弃加盟商的时候。

餐饮界频发“罗生门”事件,山寨“快钱”模式到底坑苦了多少人?

ntent="t">餐饮品牌拿什么远离山寨

 一方面,山寨让品牌、消费者、创业者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而从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说,山寨品牌的层出不穷也加速了市场的迭代。那么,作为餐饮品牌,又该如何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中摆脱山寨之苦呢?

1、强化品牌特色,加大复制的难度  

作为奈雪的茶的主打特色,“一杯好茶,一口软欧包”让很多消费者认识了奈雪的茶。如今,茶和软欧包已经成为很多茶饮品牌的标配,但奈雪的茶依然是不可取代的那一个。因为,大多数品牌做得了茶和软欧包,却学不来奈雪的优雅清新气质,为了让顾客“遇见两种美好”,历经层层筛选的高品质原材料,两百平左右的大空间,一店一设计的高逼格消费空间,在奈雪的茶的特色中,产品是核心,围绕着产品的特色“包装”也很重要。

2、抢注周边商标  

很多人拿小米的商标抢注当成一个段子来听,据说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商标记录有1600多条,里面包括小米、大米、紫米、红米、青米、粟米等各种米。其实,这正是自我保护的一种做法。对于鲍师傅来说,如果早有先见之明,将鲍师傅商标、鲍师傅糕点图形商标等周边商标抢注,又何来今天的商标之战呢?

3、加快产品与服务的更新速度  

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迭代周期正在缩短,在互联网时代,餐饮业进入了空前的高速发展时期。当下,持续的创新能力代表品牌的生命力。当山寨模仿跟不上产品更新的脚步,当消费者的目光不断被新奇的产品与消费方式所吸引,保持前进速度的品牌便无惧山寨的压力。

4、做好品牌建设,真正的大牌模仿不来  

在三五年前,全国各地冒出很多家海底捞,其中包括一些三四线小城,不过,面对这些“海底捞”,很多消费者去过一次就知道:“这不是真正的海底捞。”当品牌用特色、经验等因素沉淀下丰富的内涵,山寨品牌便很难实现面面俱到地复制粘贴,真假“孙悟空”在消费者面前就现出了原形。

结语

一方面,鲍才胜创始的鲍师傅已经在杭州、天津两地赢下官司,当地的山寨鲍师傅已被责令停止使用“鲍师傅”字样;另一方面,拥有鲍海兵鲍师傅本人头像logo为 “鲍师傅”餐饮商标的易尚餐饮公司同期发声:“卖糕点的鲍师傅如果销售餐饮与咖啡,则是对自己的侵权。”鲍师傅的商标之战,注定将是一场持久战!

所以,作为餐饮品牌,一旦走到利用法律渠道来打击山寨这一步,事实上就已经失去了先机。餐饮品牌应该从一开始就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品牌保护意识,以最大限度规避或者减少山寨对品牌的伤害。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