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式茶饮行业成为消费领域的小风口,资本涌入,品牌竞争激烈。强势者如喜茶、奈雪已经获得数亿融资,加紧跑马圈地,布局全国市场。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新茶饮品牌正在快速成长。来自深圳的有茶,选择深耕水果茶这条赛道,开店15家,年销4000万,目标未来两年内成长为水果茶领域的第一品牌,瓜分千亿市场。
以下是我们新茶饮系列的第一篇采访:有茶联合创始人吴俊霖。
水果茶是一门好生意
在创办有茶之前,我在宝能集团任职,做商业地产管理,当时职业前景非常乐观。之所以选择创业跟自身的性格有关,我不想墨守成规做一件事情,创业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想法,我就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经过市场调研,我认为做水果茶是有机会的:
水果茶在全国范围内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认知,我认为在全中国所有类别的饮料(预包装饮料和现调饮料)里面,它的增长空间是最大的。连路边一个桂林米粉店,连一个牛肉拉面馆,都有水果茶。但是行业中还没有出现巨无霸品牌,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我认为建立一个品牌,第一步特别重要。 店开在哪里,基本就决定了品牌的调性。2014年底,有茶的第一家店开在太古里,我的初衷就是让它的起点高一些。
由于资金有限,第一家店的面积仅有二三十平方。当时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产品初次问世,消费者不了解我们的品牌,产品卖不出去。
虽然资金并不充裕,我们还是选择了用补贴的方式触及更多的消费者。连续4个月,以13.8/杯、15.8/杯、16.8/杯、18.8/杯的价格低价补贴,这也让我们的这款产品能够形成爆款。五个月之后,有茶的第一家小店实现了80多万的营业额。
一年以后,有茶开了三家店,都实现了盈利。直到这时候,我才确信当初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判断是对的,我才觉得迎来了一点转机。
打造带有自己独特标签的商业模式
我认为新茶饮未来的发展是立体式的,绝对不是开店这么简单,它包括很多模式。我们在长期的摸索中形成了一套务实的、落地的、带有自己独特标签的商业模式,并且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构建商业模式的第一步是重新定义目标人群。
任何一个客群的定位是有几个维度的:
年龄,以前年龄卡在第一位,比如说15-20岁;
阶层,行业也会作为一个维度,比如说白领;
性别,如果我们的产品里面有60%的女性,那就是以女性为主;
我们在传统定义客群的维度上增加了价值观,将我们的客群定位在有活力、乐观、年轻以及对健康有追求的价值观的人,以此宣扬我们不给消费者做标签的态度,作为获得消费者认可的手段。
重构商业模式的第二步是打造供应链,降低损耗,提升毛利润。
有茶2017年消耗掉的水果有1500吨,预估今年数量可能要再翻两倍,有茶也已经开始打造供应链。
供应链的搭建是一个很专业,并且很花时间事情,尤其是水果比较难做供应链,它在挑选、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不稳定性极强,损耗大,成本高,这是做水果茶最大的痛点。
我们也一直在尝试解决这个痛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产品做减法,水果种类集约化。
在长期的产品研发当中,根据采购、运输的成本,损耗率,原材料供应链的管控等指标不断淘汰,最终确定7-10款水果,都是像西瓜、草莓这样比较常见的水果。一方面保证了招牌系列产品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降低了成本。
2、签约种植,基地直采。
在离主营业务区不远的地方与上游生产商基地进行签约种植,从基地直采过来,没有了中转商,但是物流依然是对方直接给我们配送到总仓和各个分店。即使在运输过程中损耗一定的程度,它依然远低于市场上一般水果的价格,甚至比农产品市场上拿到的价格低得多。
目前,草莓、西瓜、芒果三款水果实现了基地的种植,草莓在广西,西瓜和芒果在海南。
其他的品种还在中转商那里,我们需要时间逐步去实现全品类的签约种植。今年过后,绝大部分的产品会实现基地直采。
今后,在品牌全国布局的过程中,有茶也将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在离主营业务区不远的地方签约种植,有些生长于特定产区的水果将与顺丰合作通过冷链运输。
3、提升水果利用率。
水果切开就要用掉的,不然可能会氧化,它的损耗率很高,成本很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想去做水果茶,而最后会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我们的损耗基本上都能控制到5%以内,也就是说,100斤水果我们只有5斤损耗。
原因是一方面,我们是专门做水果茶的,我们在各个店里面的流转频率非常快;另一方面,我们的店基本开在MALL里,人流量相对稳定,根据商场提供的数据,加上店里积累的同比环比数据,我们对营业额的预估可以达到准确率不低于90%,对于用量的使用控制预判就很准确。
重构商业模式的第三步是打造ABC三类店,覆盖所有消费场景。
现在我们的店分为A、B、C三类。
A类店就是我们的旗舰店、概念店。它的面积在400平米以上,需要大约400万以上的投资,每个店只开在标志性的建筑里面,每个城市有两家左右。A类店类似于苹果、小米的体验店,里面的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很多仪式感的东西,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目前第一家店正在筹备当中。
B类店就是标准店。它的面积在70-130平米之间,加上外摆一般接近200平米。
C类店是互联网外卖店。它的面积在30-40平米之间,广泛的开在A类和B类店触及不到的地方,所以就用网格化的方式来去管理它。线上外卖现在占销售额的30%。未来,A类和B类店以堂食为主,降低外卖的比重,C类店基本上全做线上外卖。
之所以设置ABC三类店,我的出发点很简单,做项目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水果茶的市场空间普遍存在,我们就尽可能做到全覆盖。
A类店是为了拔高品牌的高度和逼格,提升品牌势能;B类店是为了占领终端消费市场,包括各个购物商业中心,繁华的商业区;C类店是为了以小而精、短而快的方式,迅速占领社区消费场景。
在开店数量上,肯定是A类店最少、B类店居中、C类店最多,但这三类店的发展是协调进行的,并不存在以谁为主,它就像一个三角形一样,品牌掉了哪一条腿都会跛脚的。
贴上水果茶等于有茶的品牌标签。
有茶的差异性体现在我们在塑造品牌,而别人在塑造产品。我们认为,所有的竞争到最后都会变成品牌的竞争,有茶的目标就是成为消费者喝水果茶就会想起来的品牌。
为了塑造有茶等于水果茶的品牌形象,我们不断地强调有茶在水果茶领域的专业度,不断地强调我们怎么买水果、怎么验水果、怎么切水果、怎么做成茶、怎么拼配让产品更漂亮,怎么提升出品效率让顾客更快地拿到产品。
在买水果的方面,我们与深圳三家知名公司合作,获得优质的产品;
在验水果方面,店员都经过了我们自己和供应商的培训,对水果有检验能力;
在切水果方面,我们把速度、安全、低损耗作为标准培训店员;
一杯水果茶要经过切水果、分装、煮茶、拼配四个环节,有些水果提前分装好,茶叶是拼配好的,高峰期基本上用30秒的时间就可以出一杯水果茶。
虽然有茶也有其他产品,牛角包的销售额现在已经占总销售额的13%,但是我们一直在强调水果茶。包括在媒体宣传上,我们也把重心放在强调水
未来两年内,成为水果茶细分领域的第一
经过三年的发展,有茶在深圳开了15家店,步子不算快,这跟我个人性格也有关系,我觉得还是要稳,基础不扎实,没办法走的很远。现在我们的基础打好了,相对稳健了,下一步就要快速的往前走。
今年计划拓展到广州、深圳、香港,实现三个城市协同发展,上海也在沟通中,可能进军上海,预计总体规模在2018年实现100%以上的增长,营收同比2017年提高200%。
根据目前的资源整合力度判断,明年有茶将实现全国市场布局。两年之内,有茶会成为全国水果茶行业里面的龙头,我们正在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