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鼠二的观念里,人应该是被鬼啊妖啊或是自己的幻觉吓死的,吸血有啥了不起的!特别是在会吃敢吃的中国人这里,那明明就是一盘“血”淋淋的美食嘛,不但吃,而且还要变着花样吃,吃得连吸血鬼本尊都自叹不如。
中国人“茹毛饮血”的历史由来已久,吃血的文化最早源于祭祀,古人们随之发现除了肉外,血也可以烹饪出各种美味的菜肴,于是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一头牛、一只羊、一只鸭子等等,吃得连骨头渣儿都不剩了。
另一方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动物血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锌、维生素B2等等,吃了可以起到补血的作用,中国人一向讲究“吃哪儿补哪儿”,动物血对于贫血人群、经期、孕后期、哺乳期或更年期的女性、产妇等等都有益处。通常来讲,猪血和鸭血偏凉,牛血、羊血和鸡血性温平,不同体质的人群可以针对性地选择滋补身体。
接下来,让我们来一场“血”的盛宴吧!
血旺
川渝 — 毛血旺
说到血的吃法,毛血旺应该是最广为人知的。这道堪称川渝特色江湖菜的菜肴据说最早源于重庆码头,这里有一个很有生意头脑的屠夫老婆,将猪杂碎(猪肠、猪肺、猪血等等),加以卖剩下的猪碎肉、猪骨、料酒、红椒、花椒等等熬成汤,血旺越煮越嫩,整道菜极下饭,于是迅速流传开来。
地处长江沿岸的川渝地区,湿气重,像毛血旺、火锅这样辛辣的食物可以起到去湿气的作用。正宗的毛血旺汤汁红亮、麻辣鲜香,重油重辣,血旺细嫩、黄鳝韧滑、毛肚脆嫩、豆芽清爽,先吃不太辣的肉和血,最后吃豆芽、白菜这些“挂油”的蔬菜,完美!
中午两个人吃饭,点一碗大份的毛血旺,配个小凉菜,妹子也能吃下两碗米饭。
云南 — 红油血旺
云南也嗜辣,如果你去云南旅游,红油血旺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几乎家家过桥米线馆子都有这道菜,一碗米线、一份红油血旺,是很多本地人一餐的标配。猪血加入各种调味料,上面撒着香菜或是葱花,在“甩米线”的时候配着吃,是很地道的云南小吃。
南京 — 鸭血粉丝汤
相比西南血旺的劲爆,江浙地区的血旺就温婉平和了很多。雪白的粉丝在老鸭汤里一烫就熟,再加上鸭血、鸭肠、鸭胗、鸭肝,豆腐泡,最后撒上香菜、滴几滴香油,喜欢辣的还可以加些辣油或者胡椒粉,口感鲜香,爽口宜人。
潮汕 — 真珠花菜猪血汤
在潮州,珍珠花菜最传统而经典的吃法一定是和猪血有关的,这种形状像鸭脚的野菜与新鲜爽滑的猪血融合,再撒上少许胡椒粉,有凉血解毒的功效,也是潮州最常见的早餐了。
福建 — 猪血捞化
捞化是福建的一种极细的米线,在水里焯一下就要捞出来,因此得名。一碗高汤捞化,上面要放上各种菜码,除了海鲜之外,猪血、猪肠、牛肚等等下水也是极受欢迎的。据说习大大当年在福建时也爱吃。
血肠
血肠不但在国内很多地区,包括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是很受欢迎的食物,各地选用的动物血不同,做法各异,无论是直接吃,还是入菜、入汤和涮锅,都很入味。
东北血肠
东北有句诙谐的说法叫做“翠花,上酸菜!”这里的“酸菜”,其实就是“酸菜炖白肉血肠”。东北人过年过节,免不了一顿热闹的“杀猪饭”,血肠绝对是道不可缺少的硬菜。
将猪肠洗净,猪血混合一定比例的面粉,灌进猪肠里,煮熟后可以切片蘸着蒜泥吃,也可以和酸菜、五花肉炖在一起吃,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着热气腾腾的炖锅子,还有比这更温暖的画面吗!
西北血肠
和东北不同,西北地区大多由羊肠和羊血制成血肠,众所周知,羊肉比猪肉膻很多,所以不少初次尝试羊血肠的人都有过被这股“重口味”惊一把的体验,接下来就看个人的口味偏好了。
西北血肠会在羊肠里加入少量的羊碎肉,在青海、宁夏地区,血肠要煮成半凝固的状态,类似“溏心蛋”,据说当地人喜欢这种半流质的吃法。
西南血肠
西南地区会在新鲜的猪血中加入泡好的糯米、肉丁和调味料拌匀,灌入洗净的猪肠中,晾在通风阴凉处,吃的时候取下一节蒸熟,然后切片装盘,这种血肠中会带有糯米独特的清香。
西藏血肠
这可以说是藏民的火腿肠了,通常用羊血做成。先把羊肉剁碎,然后和羊血、糌粑粉、花椒、盐等调味料混合都灌入洗净的羊小肠里,用线扎紧,然后放入汤中煮熟。吃的时候切成片,蘸着辣酱吃,口感滑嫩,不过羊血其实有些膻。
除了羊血肠,还有牦牛血肠,不过味道嘛,喜欢腥膻的人也许能吃两块吧。
台湾猪血糕
这是台湾的经典小吃,猪血裹了糯米油炸或是蒸熟,压成年糕块的形状,在花生粉中滚一圈,吃的时候蘸着辣酱或是甜酱,在几乎所有台湾夜市里都是人气美味哦!
血豆腐
血豆腐看起来和血旺有点儿像,不过却是在血中混入了碾碎的豆腐、肉末之类辅料,口味相较血旺更加香醇,是中国不少地区的年节大菜。
贵州 — 血豆腐
贵州地区的血豆腐会采用熏腊的方式制成,吃起来更像猪肝,有嚼劲,而且干香气十足。
湖南、湖北 — 猪血丸子
在中南地区,猪血丸子也叫猪血粑,是很普遍的家常美味。猪血中或是掺了豆腐,或是糯米,当然五花肉丁是少不了的,晾干以后切片,和腊肉一起蒸熟,或者炒辣椒吃,卖相虽然看起来黑乎乎的,但却香辣可口,就着自家酿的米酒,巴适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