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
我们工作的微信群里,忽然热闹了起来。
等我点开以后才发现,
有一个同事悄摸摸地拍了一张导演陈可辛,
来我们店里吃小龙虾的照片。
可能就连我自己也不记得,
他是这个月第几个过来吃小龙虾的明星了。
那个时候我心里一乐呵,心想:
“看来,我们的小龙虾,
经过这些年在北京总算是站稳了第一步!”
只要是在北京吃过麻辣小龙虾,
就一定都听说、甚至去过簋街。
要是小龙虾也算是一个江湖的话,
那么在北京,
一直也从来都是簋街的“麻小”独步武林!
2014年,
我们开了一家名叫“烧虾师”的餐厅,
想以此改变,整个“武林”的格局。
还好,凭借着365天活虾供应,
用同样一道麻辣小龙虾,
加上多种南派小龙虾的创新做法,
我们硬生生地在北京,
小龙虾的“武林”里拼出了一条路。
我们自己的麻辣小龙虾
一顿人均120块钱的小龙虾,让《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董克平连发9张图片连连夸赞,让米其林二星的主厨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还吸引了李开复、赵薇、黄晓明、姚晨、林更新……一票的明星经常光顾,甚至有的媒体直接用平均每周3次的“撞星率”来评价这里。
有人说这家店在北京可能已经算是小龙虾江湖的“武林霸主”了,有人说我们颠覆了北京的小龙虾。
可我还是觉得我们想要做的仅仅只是让人可以愉悦地享受美食。我是陈冉,是烧虾师COO。我始终觉得人和食物的关系是微妙的。
人在享用食物的过程中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而这一场旅行不仅仅是在食物本身,我想也关乎享用食物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小龙虾这种食物其实很神奇,
或者说,
它已经不只是一种食物那么简单了。
某些时候,
它是一种社交的手段。
你想一群人坐在一起撸起袖子带着手套,
一边剥虾吃一边聊天,
一来二去,
哪怕是第一次见面就能快速熟络起来。
这一点,创新工场的李开复,
就经常带着一群人来这里吃小龙虾。
更多的时候它更像是一种寄托,
一种一到深夜,
就能抚慰无数寂寞的胃的寄托。
中国人对小龙虾的热爱,
已经到了一种几近着迷的程度。
让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小东西,
竟然成为了一门,
可以接近两千亿市场的大生意。
中国人最熟悉的小龙虾的菜肴一定就是这道十三香龙虾了
在上海,在南京,在长沙,每年夏天无数大街小巷都会变成小龙虾的海洋,十三香、蒜香、卤味……各种口味的小龙虾,搭配着啤酒攻占着大把大把城市年轻人的胃。
但是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在北京几乎都是麻辣小龙虾的天下,有的时候“麻小”甚至已经成了小龙虾的代名词。
如果北京的小龙虾是一个江湖的话,那么麻辣小龙虾毫无疑问就是武林霸主。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萌生了一个想法——重新洗牌北京的小龙虾江湖。
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要在北京麻辣小龙虾“横行”的市场上撕开一道口子,在北京做南方口味的小龙虾。
想要制作出味道独特的南方口味的小龙虾就先要在食材上花心思。
去了很多地方,湖北、江苏、江西、湖南……全国盛产小龙虾的地方几乎全部跑遍,经过品种、品质、口感的对比,最后选择了江苏洪泽湖的小龙虾。
为了保证地道的南方口味,我们还专程从南方请来两位大厨,一位是南京人,一位是盱眙人。
2014年,借着巴西世界杯的热度,
烧虾师的第一家门店水园店开业。
因为地里位置不好,周围都是老旧社区,
中午也没有写字楼人群,
我们干脆中午不营业,专心做好晚市和夜宵。
谁也没有想到借着世界杯,
出挑的小龙虾口味,
烧虾师一下子成了很多人口中,
谈论的小龙虾网红店。
清爽的啤酒,各种各样口味的小龙虾,营业到凌晨三点,对于球迷来说还有比这更理想的地方吗?
趁着这股热潮还没有退去,
仅仅只是3个月后,
我们的第二家店就在工体亮相了。
独一无二的门店装修,
赚足了路过行人的眼球。
烧虾师工体店
为了和绝大部分簋街麻辣小龙虾的
店铺区分开来,
我们的店铺从门面到室内我们都做足了功夫。
每一家店都大气、开阔,
既有浓浓的复古工业风,
也能看到现代的装饰的简单、明快。
烧虾师望京麒麟新天地店
烧虾师店铺的装修风格对年轻人的“杀伤力”是致命的,尤其是工体店。这样一家小龙虾店不在外地游客熙熙攘攘的簋街,而是在潮人聚集的工体北门。
有的时候,半夜年轻人从夜店、酒吧出来,只要多走两步就能开始一场销魂的小龙虾夜宵大餐。
能让潮人、明星频繁光顾的,
当然也不仅仅只是因为它的选址。
我们专门从南方,
专门请了有15年烧制小龙虾经验的主厨。
在这里不仅有能和北京“麻小”,
一较高下麻辣小龙虾。
还有在北京其他地方,
几乎吃不的南派口味。
十三香小龙虾、黄金蒜泥小龙虾……
总能牢牢抓住,
一票北京年轻人的胃。
因为对食材的极度苛刻,
在北京没有几家店敢做冰镇小龙虾,
但是在这里,
从南方空运的白腮小龙虾,
可以无压力胜任冰镇、水煮……
只要搭配上酱汁,
就已经是一道十足的美味了。
而且,在这里可以365天都能吃到帝都最好的虾。
冬天不是吃小龙虾最好的季节,因为气候环境的影响,小龙虾的个头没有旺季的时候那么大,但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坚持使用活虾。
为了弥补小龙虾的不足,我们还特意从澳大利亚引进了澳洲淡水蓝龙虾,每一个的重量都在80-100克之间,对于虾的专注我想我们是认真的。
澳洲的蓝龙虾
单靠澳洲蓝龙虾的“救场”还不够,在秋冬时节小龙虾淡季的时候,我们又搜集了南方的大闸蟹、梭子蟹、虎纹蛙等食材开发新菜。
每年从秋天开始,我们就会对新的秋冬季菜进行精简,精选出80道核心菜品列入菜谱,新菜则会以别册进行当季推荐。
但是,不管怎么样小龙虾依然是我们的招牌。
秋季新菜
除了在食材、菜品上花足了心思,
我想在麻辣小龙虾“横行”的北京,
几乎很少会有餐厅,
把每一个细节考虑得如此细致。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我们盛小龙虾的盘子其实是特别设计的,
一个花瓣形深盘中间,
有一个凸起的六角形瓷盖,
中间印有我们自己的logo。
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
一个是颜值高,
还有一个就是考虑到客人不管从哪个角度,
都能拍下我们的品牌,
在他们晒图的时候,
不经意间就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我们。
在我们的眼里,小龙虾不仅仅只是一道美味的食物那么简单,有的时候它甚至可以成为一群人充满乐趣的狂欢。
所以,在一年365天都能吃到新鲜活虾的时间里,我们还把心思花到了一个盘子、一本菜单,甚至一张餐巾纸上。
慢慢地,很多北京开始改变了北京小龙虾的看法。他们把目光从嘈杂的簋街转移到了有趣多样的南派小龙虾的身上。
在北京小龙虾的江湖里,我们算是站稳了第一步。小龙虾就是一种充满魔性的食物,超越食物本身的它可能是社交,也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北京我们大概是最会跨界的小龙虾了。
有的时候,它可以国际卡丁车大赛的炫酷造型,转眼就出现在了《时尚芭莎》模特手中。另外在新书发布会的现场,电影发布会的现场,李开复的创新工场……
只要有趣的地方,都能看到我们烧虾师的身影。
左:2016年,烧虾师和Red 1(北京)国际卡丁车场进行跨界合作,由烧虾师冠名的“SXS RACING TEAM ”卡丁车队参加了Rotax Max卡丁车挑战赛中国杯。右:《时尚芭莎》杂志截图
我想通过众筹的形式,找到更多人和我们一起把这件充满乐趣的事情做下去。因为,你知道在我们这里小龙虾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道美食,更多的它是一种乐趣的生活方式。
北京的小龙虾江湖只有麻小吗?我想再也不是了!
当我们在谈论北京小龙虾的时候,
我们在谈论什么?
我想现在更多的是365天新鲜的活虾,
风格迥异的南派风味,
还有一种无可替代的生活乐趣。抓住年轻的味蕾,快乐吃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