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北方很多地区迎来暴雪,茶饮行业的火爆图景下,也在经受着寒潮的考验。
无论是市场的表现,还是大数据的分析,都显现出这样一个画面——入冬以后,不少饮品店面临生意惨淡、甚至倒闭的境况。
那些先倒下的可能是哪些店呢?今天就来分析分析。
茶饮行业的火爆图景下,洗牌在加剧
先来看组数字:咖门和美团点评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饮品生态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奶茶果汁店全年开店数达到9.6万家,关店7.8万家。
茶饮生意的火爆,这一年以来,都是能感知得到的。
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客群结构的改变,80、90后甚至00后成为消费新主力,他们愿意尝试新品,需求更加多样化,同时更具有品牌意识,追求产品品质。
另外,随着新中产的崛起,大家都有钱了,有统计数据,上层中产每月可支配的收入将会达到1万2千元——2万2千元的规模,服务消费的支出、对高价值产品的支出都在增加。
▲消费者的购买力,也推动了行业的火热
这时候,开茶饮店成了很多人眼中门槛不那么高的好生意——产品非常容易模仿,毛利率能达到60%左右,何况,它正在浪潮之上。
但洗牌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一些过往或新近的从业者,如果只为机会而雀跃,忽视了商业基本功和行业变化,很容易就成了市场洪流中被最先洗掉的那一张。
新一轮关店潮来临,这些店可能会先死掉
如今去商圈逛逛,很容易看到的现象是:一条街上饮品店能开到七八家,生意火爆的却只有那一两家。
有人说跟风就是“跟疯”,茶饮店一下开太多,高于市场容量,关店潮是一个必然结果。
比如,一家开在购物中心的新茶饮店,开业后立刻引爆了市场,不少消费者慕名而来。但是,火的只那一家,旁边店的员工依旧闲得无聊,苦苦坚持了一个多月后关门大吉。
这样的事不是个例,咖门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大家普遍表示新一轮的洗牌已经来临。那么,哪些店可能最先在竞争中死去呢?
1、“历史的遗老”终究会被淘汰
最早的奶茶店,奶精、糖水、低端的茶粉就可以勾兑一杯奶茶,毫无营养可言,甚至对人体有害。
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当以喜茶为代表的新式茶饮品牌,深入供应链端,原材料上与茶园、果园深度合作并把控,被新式茶饮教育过的消费者,还会为奶精茶粉买账吗?
▲好品质的产品出现,粉末勾兑的奶茶迟早会被淘汰
喜茶创始人聂云宸表示,接下来,“品质之战”会继续升级,原材料和产品的品质会继续升级,以前茶饮的茶味可能是粉末勾兑,现在越来越注重茶的品质。很多新品牌跟风入行,会逐渐淘汰一批品牌和店铺。
而仍然在卖低端产品的奶茶店会是最快死掉的一批。
2、价值模型缺失,最终会使价值缺失
装修风格抄袭A品牌,产品借鉴B品牌……
在茶饮行业,这种“集大成”的店并不在少数。
好吃吗?服务到位吗?有自己的特色吗?被餐饮行业称为灵魂三问,第一问就是指产品。
产品是基础,缺乏这一基本功的店,无论如何包装、炒作,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先做好价值模型是重要基础
资深茶品牌顾问、国茶实验室创始人罗军说,创立前期,投入的着重点在建立价值模型,从能为用户提供哪些产品出发,这是非常重要的。
品牌初期最先要确定目标客户群,包括选址和产品是什么样的,如果产品不是太差,检讨目标客户群是不是错的,但是如果产品不行,就很容易死掉。
虽然目前茶饮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但是选择好的茶叶、水果,保证出品的稳定性,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下一番“笨功夫”。
3、跟风开加盟、盲目扩张者
上个月,一个新品牌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加盟活动,还进行了在线直播。名字抄袭,声称明星入股……靠一套完整的套路,吸引了不少加盟商。
目前,有不少专门做加盟赚快钱的品牌,无论是产品还是商业模式,并没有经过市场的验证和检验。这种品牌,往往通过明星的噱头吸人眼球,再运用社交网络的炒作和发酵,把品牌炒得喧嚣尘上。
喧嚣过后却是一地鸡毛,他们赚的盆满钵满,加盟方却只能关店。
▲最可怜的是,还坑了加盟者
当然,一些品牌的初衷并不是要做加盟的,几家店开的也不错,但是看到了市场的风口和机遇,耐不住寂寞,就开始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张。
煮叶创始人刘芳分析,如果跑得太快,内部人员发展和培训跟不上,或者自我膨胀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都是非常危险的,也会是死得最快的那个。
4、面目模糊、没有特色的门店
目前的茶饮行业,无论是原物料还是制作方法、配方,品牌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隔。比如目前最为流行的奶盖茶,几乎每个品牌都有。
跟流行趋势没错,但是一味的跟风,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占领消费者的心智,难以给他们留下印象。
▲缺乏特色就容易缺乏竞争力
在奶盖茶风靡一时的时候,奈雪の茶凭借茶+软欧包模式形成了“奈雪现象”;Teasoon专做白领的生意,在选址上做区隔;煮叶请来原研哉做设计,在空间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味模仿别人只会被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做出一定的差异化才会被消费者接受。无论是产品、服务、环境或是任何一个关乎消费体验的环节,做出差异化和特色才能够吸引消费者。
当然,商业的事情从来都没有规律可循,即使你成功避开了这些缺陷依旧不够,还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持续的发展,保持对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上进心。
对于这一轮关店潮,你有什么看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