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位置可以自带流量,一个不好的位置投入重金也会半死不活。到底什么位置才能算是好位置呢?有人会说人流量大的位置肯定是好位置,只要人多进店的肯定不会少,所以很多人开店都是从人流量调查开始。
这种选址的做法不能算错,但现实情况是人流量大的地方要么租金贵的离谱,要么根本没有空铺可租,况且选址的第一步根本不是调查人流量,而是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店铺,合适才是最重要的。
从闹市区搬进胡同的烧烤店
2006年,3个80后在北京开了家专做烧烤的餐厅炒豆合作社 。虽说柳鹏和他的几个同学都没有餐饮经验,但凭着用心的经营,炒豆合作社还是红火了好几年。
然而,创始人柳鹏却在这时突然做了一个决定,要把这家餐厅从人流量大的闹市区搬到人迹罕至的偏僻胡同里去,这是怎么回事呢?
炒豆合作社原先位于南锣鼓巷和交道口交汇处,距离南锣鼓巷景区仅有500米。因地处闹市景区,终日熙熙攘攘,常年客流不断,位置不可谓不好。按照餐饮人的惯性思维,大家都以为这家店是因为忍受不了高租金而被迫搬迁的,但炒豆合作社红火的生意又在告诉人们,这家店的生意并没有问题,搬到冷清的胡同后,生意反而更好了。
创始人柳鹏解释了他的想法:“我们几个同学原本是搞设计的,并不是很懂餐饮,开餐厅就是想让那些和我们一样的学生可以有个长期撸串和聚会的地方。离开南锣鼓巷并不是因为房租,而是因为那个地方太浮躁了,商业化气息太浓,违背了我们开店的初衷。”
确实是这样,南锣鼓巷带有明显的景区性质,来的大都是一些游客,这儿的餐饮店一般都是做一次性的买卖,很难形成复购,对于想做品牌的商家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搬到胡同后,柳鹏通过创新菜品、怀旧主题和诚心的经营积累了许多口碑,很多美食攻略竞相报道这家主打“怀旧”的店铺。它没有花一分钱宣传,只因为坚持做好了自己,生意就这样一下子好起来了,而且比之前在闹市区时还要好。
所以选址并不是租金越贵、人流量越大就越好,而是要看这个位置与餐厅的定位和发展是否匹配。把店开到与店铺定位不匹配的商圈中,人流量再大没有转化率,也只是徒劳,所以说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
选址时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商圈呢?首先得知道各个商圈都有什么特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景区或车站周边
上文中提到的南锣鼓巷就是属于风景区这一类商圈。这种地方客流量非常大,节奏也比较快,顾客的心态往往比较焦急。因为是一次性消费,在这里开店要求的反而不是品质,而是快捷,快餐店、便利店、快捷酒店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很多出游或者出差的人往往都会买些特产,以便回去向家人朋友交差,所以特产店也是可选的。
医院周边
这类地方的选址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医院周边对于餐饮的需求也是非常大的。适合医院周边的店铺有两种营养餐厅和早餐店。
对于住院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吃到营养的食物,好让身体尽快回复,滋补靓汤、营养糕点等都很符合这些病人的需求。如果产品能够得到病人的认可,通过医院里的口口相传,很快就能火起来。上海同济医院旁边就有一家专做甲鱼的店,它的甲鱼汤营养又好喝,几乎成了医院里病人的宠儿,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购买,生意特别好。
另一个就是早餐店,早餐店为什么也适合在医院附近开呢?因为医院里很多检查都是要求空腹的,很多人在做完检查后难免饥肠辘辘,早餐当然就有它的市场了。
写字楼周边
写字楼周边的餐饮应该着重考虑两类人的需求职场小白和公司高管,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快餐和高档餐厅。
快餐对应职场小白,这些人初入职场,没什么钱,快餐的价格不宜太高,经济实惠的快餐最容易走量。另外他们中午休息的时间也都比较短,所以开店老板要尽量提升速度,减少排队等待的时间。高档餐厅对应的则是一些老板和高管,有格调的装修、优雅的环境可以吸引这些人洽谈业务,没有油烟、适合聊天的西餐厅是很好的选择。
居民社区周边
在居民周边,大排档、饺子、风味小吃等是比较好的,既可以与消费者家中的饭菜形成补充,又可以满足其宵夜的需求。
居民区最不适合做中餐。居民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要工作的人,以年轻人为主,他们一般早早地就要去上班了,很晚才能到家,午餐都是在公司附近解决;另一种是退休或者失业在家的人,这些人要么精打细算要么没钱外出吃饭,所以不管哪种人做中餐都是不合适的。
除了从定位上选择店铺外,也需要考察周边的商业情况,比如竞争对手信息、平均房租、转让费、商圈发展潜力等。要记住成本大于一切,不要因为开店而使自己背上过多债务,充分了解开店风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避开风险,赚取稳固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