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一自媒体曝出,网红餐厅“赵小姐不等位”已经全部关门。经调查发现,原本经营着6家连锁门店的“赵小姐不等位”,目前只能搜到日月光中心广场店一个结果,且显示“歇业关闭”。
“赵小姐”的兴衰史
2013年“赵小姐不等位”首家门店开在上海长乐路,不用等位的“赵小姐”指的是上海知名主持人赵若虹,当年该餐厅被宣传为“悬疑小说家那多献给妻子赵小姐的结婚周年礼”。
创始人跨界开餐厅的名人效应以及擅长讲故事的品牌营销方式,让它很快成为了当年最知名的网红餐厅之一,并很快加速扩张在上海开出多家分店。
据曾就餐的食客介绍,最火爆的时候,店门口排队相当夸张,队伍能绕几圈,一到饭点起码得等两小时才能吃上。“该店经营到晚上12点,结果10点半东西就卖完了结束营业。”
说到餐厅的关闭,赵小姐表示是因为赵小姐一直忙于经营其自身的高跟鞋品牌。作家出身的她表示经营餐厅对小说的创作影响很大。最近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到写作上,她表示夫妻两个人都无暇顾及经营餐厅。
虽然顶着名人光环的“赵小姐”引来巨大的粉丝流量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发酵为餐厅吸引了大量“盲目”跟随的受众。
但“赵小姐不等位”在味道和价格上都没能留住前来尝鲜的消费者,从大众点评和微博上的评价来看,“味道不好且贵”是普遍的评价。而且餐厅主打的“盐烤系列”也不属于主流的餐饮品类,受众相对比较窄,也不符合餐饮“健康化”的趋势。
餐语餐谋认为,面对“赵小姐不等位”这样的餐厅有跨界“玩票”的性质。一旦开始快速扩张就会出现创业者缺乏餐饮从业经验。对连锁店的标准化,还有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等一系列的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满足。
酒香不怕巷子深,网红套路走得真
不论是吃货还是“潮人”,对于网红餐饮的排队盛况恐怕已是屡见不鲜了。从奶茶、糕点到冰棍、麻辣烫,小食界这些自带光环的“明星”,俨然已经成了很多人一种执着的“追求”:排队两三个小时只为一杯奶茶,奔波几十公里就为买个牛角包……网红餐饮为什么这么红呢?
颜值产品 风格店潢
先看看人家的产品,一般都是高颜值,造型独特,外形“会玩儿”,让人享用起来“倍儿有面子”。
在服务方面,餐饮店从店面选址、风格设计到服务细节都很讲究。以奶茶来说,很多门店追求环境轻松、时尚,吧台、桌椅、灯具、装饰等质地考究,设计感十足;奶茶口味丰富,售卖时茶杯上会标明适合饮用的温度及方式,让人愿意等、愿意买,并且愿意发朋友圈……
这些产品主打“轻奢”,其火爆背后是人们的消费需求已经升级,消费心理已经转变,他们对价格不再敏感,而是“千金难买我乐意”。
“排队经济” 噱头营销
网红店“吸睛”的一大利器便是排队——店铺门前排起的长龙显示出一片生意火爆的景象,引得路过者即便不去排队买,也会好奇地驻足围观一下究竟发生了啥。
然而,陆续有媒体曝光网红店雇佣“排队托”制造“虚假繁荣”的欺诈现象,则让消费者惊呼“我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商家的套路”。
网红餐饮的运营者在开始经营前就先把话题吵热,在各种媒体平台上曝光,少说也有上百万的曝光量,引来注意力,然后直到最后开业那一天,只要花点钱让一百来号人排队,引爆一下当日的社交媒体,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就能引来成百上千的人排队。
当产品热度下来时,只需要采用新的点再操纵一番,让注意力再次聚焦,就能又引爆一轮。
“网红”店为什么总是昙花一现?
消费者忠诚度较低是“网红餐饮”的潜在风险,个性鲜明的消费群体在较快的生活节奏下,本身就具有追求新鲜热度、易于流失的特点。
营销与产品的脱节使得商家忽视了餐饮业的本质,“有趣”只是食物的附加价值,无法成为餐厅的核心。还有一些企业通过噱头营销博得眼球,收取加盟费,但对于食材、出事、店面等各个环节的管控深度和力度都不够,也是的网红餐厅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年红火,两年稳中有降,三年就撑不下去,这说的就是网红餐饮们遇到的困境。在中国,餐饮模式出现需要文化内涵的支撑,品牌才能持久发展,但网红餐饮有两个缺点,一是形式上的复制;二是包装上的雷同,如无源之水。
网红餐饮到了后期必然就会迷失在喧嚣的市场中,只能靠市场大浪淘沙促使部分餐饮企业自我觉醒,从做表面功夫转向构建产品品牌策略。
笔者认为,对于“网红”餐厅来说,所有的故事色彩经过一段时间都会褪去,留下的只会是核心竞争力,那就是极好的用户体验,包括味道、环境、服务、性价比等综合评价,网红餐厅要避免“见光死”,最重要的还是在改善用户体验等硬实力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