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的跨界风已经不稀奇了,做警金融的、做投资的、IT的,留洋回来的……但是在这些跨界创业者中却又有那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华为系的餐饮创业者表现得尤为亮眼。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超过1000家创业公司的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来自互联网巨头公司。 这些创业公司分别围绕某个巨头公司形成了不同的帮系,并且天然承继了巨头公司的某种特质。腾讯系、阿里系、华为系……而“混迹”于餐饮界有一批创业者把事业做的红红火火,他们都说得益于华为精神的“熏陶”。
义泰昌
广州餐饮外卖品牌义泰昌近日宣布获红杉资本中国A轮投资。成立于2011年6月的义泰昌从休闲时尚的中高档堂食到高效便捷的互联网O2O外卖,长期占据深圳地区美团、饿了么、百度三大外卖平台榜首位置。
其背后的“操控人”,义泰昌创始人柳正天2001年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就进入华为,从事了4年产品研发工作和4年海外销售工作。2008年底,柳正天开始个人创业,创立了天英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并于2011年转入餐饮行业,创立了现在的义泰昌餐饮公司。
柳正天说,对于白领,加班是常态,盒饭成了加班的标配。快餐虽快,但却是令人纠结的,在这些冰冷的写字楼里,要吃到一份现炒的盒饭几乎不可能,而且食品安全也是令人担忧的问题。“虽然第一次创业做的不是这个,但一直都在琢磨着解决这个问题。在互联网O2O兴起的2011年,我加入了创业大潮,正式进入餐饮行业。”
“在华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切割问题、优化局部、提升整体’的思维方式。而义泰昌的秘密武器就是工程师思维,以及一颗改变商业模式的心。”柳正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由于坚持现炒,义泰昌的外卖模式偏重。但是在柳正天看来,产品要好必须满足“丰富、快捷、好吃、稳定,实惠”五要素,如果只做好其中一个很简单,都做好就必须采取“重模式”,包括物流系统、信息化系统、财务系统等等。而要把后端摊薄的话,产品的种类就必须丰富。
姚姚爱鱼
另外一位80后海龟美女姚旻汐也是从华为出来的创业者,跨行业投身餐饮界创办了亚米餐饮并在2016年火遍深圳。姚姚爱鱼半年内在深圳数个一线商圈连连拓店,生意异常火爆,在大众点评上榜最高人气餐厅和最佳口味餐厅,等位一两个小时是常事。
从姚旻汐管理公司方面就能清晰的看到明显的华为风格。
1、注重仪式感
华为在业界是有名的注重仪式感的企业,而亚米餐饮在这一点上也延续了华为的精神。例如公司发布年度KPI指标时,会有KPI授予仪式;宣布公司年度战略目标时,会有正式核心团队宣誓仪式,这就类似于华为的奋斗者宣言仪式。
2、严格的纪律制度
例如会议相关纪律“开会时手机绝不能带进会议室,谁的电话响铃就会被直接扔进旁边的水桶;开会时迟到要罚款,级别越高罚款金额越大,并且实行三级连带惩罚。姚旻汐表示,“公司所有的事务必须都有责任人,落实到店面管理时,连一盆植物一个垃圾桶都应有相关的责任人,专门负责管理和维护。”华为风格的严格管理制度运用得“炉火纯青”。
3、务实精神
姚旻汐说,把务实放在首位,是受到华为工作文化的影响,华为是一个真正务实的企业。她还表示,虽然姚姚爱鱼现在取得了还不错的战绩,未来也有高远的志向,但成就的基础还是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
松哥油焖大虾
小龙虾,作为自带强烈社交属性的单品,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冲破了地域隔阂,短短二十多年间迅速攻陷了大江南北,全国各地到处可见小龙虾的身影,掀起一场“红色的味蕾风暴”,其火热程度持续不断上升,不可阻挡。
作为小龙虾领域的“网红”扛把子,深圳网红小龙虾品牌松哥油焖大虾表现亮眼,并于今年8月完成1.2亿元A轮融资,创小龙虾领域迄今最高单笔融资金额。
没想到,把小龙虾做到极致的美食家是一名理工男。在经营“松哥”之前,徐松供职于华为,是一名供应链工程师。理工男移情美食绝非偶然,“我一直热爱美食,总是梦想着能开一家餐厅,虽然毕业后去到华为工作,但这个梦想一直都没有改变过。”从华为辞职后的一年里,徐松也想过在科技领域创业,但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热爱的餐饮行业,卯足了劲儿要在这里闯出一番天地。
徐松的餐饮跨界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2011年,徐松开了一家烤鱼店,最终因为亏损而关闭。在失败之后,经过对先前经历的思考和对市场的分析,徐松洞察到深圳小龙虾市场的火爆,2015年,松哥油焖大虾亮相深圳。
为了把小龙虾的口味做到极致,徐松七到武汉,请回一位专注于油焖大虾的“泰斗级”大厨;同时,徐松历时三个月走遍全国各省寻找最好的虾源;在华为的工作经历也让徐松在实现餐饮标准化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从虾源到上餐桌,这一系列的流程,徐松全部将它流程化、标准化。
松哥油焖大虾的首席财务运营官——胡杨,同样曾经就职华为,从事技术工作,之后又去到腾讯做游戏。 “和松哥认识了很多年,长时间相处下来发现他是一个特别有想法又特别有行动力的人,和他一起创业让人血脉偾张,青春就应该这样激情洋溢!”
华为出来的人都喜欢谈论华为在企业精神层面对自己的影响。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狼性”,即华为高强度、半军事化、注重纪律的文化。
令许多前华为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家都很拼命”。 “华为出来就像经过特种部队训练,虽然苦但是有本事。”一名从华为离职的出来创业的A先生说。
适应则留下,不适应则离开。带走的确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从这些创业者身上看到的是不灭的华为精神:专注、狼性和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