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年初,外卖平台在长春强势登场。
2015年5月,徐坐洲在长春创办了全新的快餐品牌——食八掌。
两年间,食八掌开出18家店,店铺平均月流水达15万,覆盖了长春市区的主要位置,称为长春的外卖之王。
谈及其中经验,2011年跨界做餐饮的老徐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掉进坑里、再爬出来”,一边积累经验一边升级罢了。
新手坑:
不会算账,月流水16.5万,净赚25块钱
2011年,辞去大公司高管职务跑来干餐饮的徐坐洲,“以前是个炒鸡蛋都费劲的人”。
开第一家快餐店时,除了干店长的活儿,还要下菜场、进后厨。削土豆皮、切葱、盛饭,对于他来说,干起来都不是很麻利。
当时生意比较好,每天的营业额都有几千块,第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16.5万。月底一算账,赚了25块钱。这可把老徐高兴坏了,“竟然没有赔”。
对于一个缺乏行业经验的新手来说,即便是25块,有赚不赔看起来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不会算账,控制不好成本是刚入行的餐饮老板普遍会遇到的问题。
第二个月,老徐就开始尝试提高店里的人工效率和控制原料成本,盈利情况上有了立竿见影的体现,“忘了当时赚了多少,反正已经比以前上班挣的工资多了”。
起名坑:
自嗨式取名,连好朋友都记不住店名叫啥
在食八掌创办的两年前,老徐创办过一个试验性的品牌——半亩禾。这个诗意的名字化用自一句古诗——安得小园宽半亩,黄梅绿李一时栽,颇有情怀。
然而,开业很长一段时间,还有好朋友在问“你开了个半什么快餐店来着”。品牌名称连身边最亲近的人都记不住。
这让他意识到如此自嗨式的名称设计是有问题的:“作为一个新品牌,易于传播是第一位,而半亩禾完全规避了这一点。”
当时改名字的时候,团队一起集思广益,“什么奇怪的名字都有,但是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好记且有辨识度,二是可以注册商标”。
最终选定的“食八掌”化用于金庸武侠著作中的独门绝学——降龙十八掌,将品牌名称和顾客熟知的事物结合起来,更容易给顾客留下印象。
经验总结:
作为一个新品牌,易于传播是第一位。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好记且有辨识度,二是可以注册商标。
产品坑:
产品是容易做了,要么不好吃,要么没特色
在做半亩禾的时候,产品研发的方向最注重的是标准化,其次才是好吃。
他们推出过一些类似吉野家的牛肉饭等使用料理包的产品,“现在想想,完全是反人类的,结果是很多产品容易做了,但是要么不好吃,要么和隔壁的雷同,做不出特色来。”
有了先前的经验,老徐在食八掌的第一代产品研发时最先强调的就是区别度,“要让顾客搞清楚我们是卖什么的,这样在顾客第一轮筛选的时候,才能入围。”
为此,食八掌最开始的产品特色比较偏向“时尚感”、“新鲜感”,比如鸡排饭、板烧饭、黑椒饭。
但这时又有一个问题:过于追求新鲜感的产品,天花板很低:这类产品的顾客主要是“年轻人”,年龄段集中,人群基数比较小;
而且他们一来有很强的追求新鲜事物的倾向,这对于产品来说,流行一段时间就会因为过时被“抛弃”。
为了迎合更广泛的人群,食八掌也曾推出盖浇饭,但是因为难做出品质感和顾客认同感,自然也难求更好的溢价。短暂的尝试后,很快就取消了。
到第四代产品线时,食八掌将目标顾客定位至20~45岁的工薪人群,而产品定位也变成了能让老百姓天天吃,顿顿吃,几十年不烦不腻不换样的——家常菜,更注重“家常、品质、平价”的原则。
如今的产品中有20多个主菜,都是点单率特别高的。包含了家常的糖醋里脊、香辣肉丝,具有东北特色的溜肉段,还有主打的标签品类——牛汤炖菜等。
产品用研发好的复合料包进行现炒,门店的标准化让普通“大姐”就能胜任厨师岗。
经验总结:
过分追求标新立异不会持久,要选择已经被市场认可的品类,把它优化;
要想深入人心,就要打造产品标签,要让顾客一想到这个产品就想到你的品牌;
定价不是越低越好,要考虑到目标客户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
体系坑:
妄图面面俱到,却拖累了整个门店的运营效率
创业时画下的大饼总是“有体系、有细节、有想象力的”,而实际的情况却是,资源非常有限,稍微分散就可能全面垮掉。老徐坦言也做过很多看起来不错,却没有起实质性作用的事情。
为了能对订单数据进行全面的把控和详细分析,食八掌团队曾自行研发过订单处理系统,把来自各个平台、电话、微信的订单全部集中整合到自己的平台上。“当时在长春能做这个软件的人很少,还挺骄傲的”。
但系统运行了大半年,经常会因为客服人员没法及时录入集中的订单,造成堆压甚至关店。
而当时客服人员有将近10名,在人工成本上也是一笔额外的支出。本意很好的举措却拖累了整个门店的运营效率。
这件事请给了老徐很大的启示,“我们这个团队,要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与核心价值不相关的业务,都要外包出去”。
在一段时间内,食八掌的财务、库房到门店的物流都是外包的。
经验总结: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创业团队要把注意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与核心价值不相关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