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吴宝春,
台湾吴宝春麦方店的创始人,
曾拿下“世界面包冠军”的奖项,
林青霞吃过他做的面包后,
立刻托人寄了三箱,
惊奇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好吃,
是不是放了鸦片。
有食客为了吃上一口他做的面包甘愿排队两小时,
面包店开了一年就挣了一个亿,
而他个人的经历竟还被拍成了电影!
吴宝春与面包之间的缘分,
其实与他的成长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吴宝春是台湾屏东县出生的乡下孩子,
12岁那年,父亲去世,
没有收入来源的妈妈跟他们这8个孩子相依为命。
为了照顾孩子,吴妈妈四处接零活,
她白天采菠萝,晚上到酒店洗碗、端盘子。
即便拼了命地赚钱,
家里的晚饭仍然只有一堆烂掉的菠萝,
在窘迫的境地里,他们依然要接受天灾的考验。
台湾气候多变,
爸爸留下的破茅草屋在大风中根本扛不住,
每当台风来临,妈妈便为了修水泥屋,四处借钱。
即使扛着30多万的债务,
她也从不抱怨,
反而还教育孩子们不能怨天尤人。
吴宝春的学生时代完全是“混”过去的。
他初中毕业时,甚至连字母都认不全,
17岁那年吴宝春辍学离开他的家乡,
辗转到了台北,
在一家面包店当起了学徒。
在那里,
虽然老板包吃包住,
但六平方的板房里要睡四个人,
半夜还会有蟑螂爬进嘴里。
在这样的环境下,
吴宝春坚持每天清晨三点起床工作,
晚上则做到9点。
下班之后当其他人都出去玩的时候,
他却一个人用师傅剩下的一小块面团,
开始自己练习面团、搓面包。
由于个子小,
他无法端起铁烤盘,经常烫伤手臂,
师傅看到也只是说,
不烫多几次怎么学东西。
每当他觉得累的时候,
想起小时候妈妈用廋弱的身躯背起菠萝的样子,
咬咬牙就熬过去了,
熬过四年半的学徒岁月,
吴宝春当上了台中三家面包店的主厨。
也是在那时候,
他开始思考如何突破传统,
做出更好吃的面包,
当时陈抚光出现了~
他是个典型的富二代,
见多识广,懂得享受生活,
当吴宝春把做好的面包拿到他面前,
试了一口之后他直摇头,
于是吴宝春开始跟着陈抚光学习做面包。
为了训练他的味觉,
陈抚光还带他去品尝各国料理,
跟着这位师傅,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从那时开始,
他也起了听古典乐、爵士乐,品酒,学日语,
他终于知道,
原来可以在面包里放那么多食材。
吴宝春本身有着超高的悟性,
加上两路师傅的带领,
他的面包越做越成功,
甚至还惊艳了面包之乡法国,
很快他便收到了世界杯面包大师赛的邀请函。
准备两年之后,吴宝春信心十足,
他相信这次比赛一定没问题,
没想到此时却传来新的比赛规则,
要求参赛者要在八小时内做十一种面包,
共两百五十一个。
当时距离比赛只剩一个月的时间,
这么多的面包,一般要12小时才能做完啊。
就在大家都被吓坏的时候,
吴宝春安安静静地在厨房练习到半夜三点,
就像一位战士,
在上战场前穿戴好盔甲,抚摸他的刀刃。
因为这么做,他就又能够自信满满。
果不其然,比赛当日,吴宝春不负众望。
在最后三分钟完成了比赛,
打败7个国家,拿下了世界杯冠军,
而比赛前连正眼都不看他的狂拽傲娇日本队,
则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
有了世界冠军的加持,
吴宝春的面包店在开业的第一年里就创下了一亿元的业绩,
揉面团揉了27年,
现在的吴宝春可以15秒做出一根法棍,
也会为了研究面包,
将自己关在厨房一整个下午。
他用一颗匠心,
支撑着那双揉面的手,
也支撑着面包店的招牌,
为了吃上一口他做的面包,
食客排队两小时也在所不惜。
小时候家境贫困,
让吴宝春明白了资源限制给人生带来的磨难。
2011年,他用母亲的名字成立了基金会,
这是母亲的心愿,也是他的执念。
他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
帮助到因家境贫困而无法接受教育的孩子。
他的善良与匠心打动了无数人,
马英九得知他想继续上学的心愿,
还亲自向新加坡最好的大学写推荐信,
就在去年,
吴宝春获得了新加坡国立大学EMBA硕士学位。
他花了27年,
只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
我想在他内心大概有一片净土,
才能排开世间一切繁杂,
永葆匠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