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中国27年之后,麦当劳终于跳出了原先一二线城市的布局与框架,开始疯狂向三四线城市迈进,可是这一步竟横跨了近3个年代,显得太慢.....
经过中信集团联合凯雷,以161.41亿港元 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共计2700家餐厅 的业务,并于7月31日 完成交割后,麦当劳中国正式独立出品牌在全球的经营体系,顶着“国资”的头衔,改弦更张,与恒大、碧桂园、中海 三大地产商展开“联姻”。
事件一:8月14日,恒大地产集团与麦当劳中国、中信集团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据此麦当劳将在恒大全范围内的地产项目上开设麦当劳餐厅。根据当天签订的协议,麦当劳将在恒大全国范围内的地产项目上开设麦当劳餐厅,恒大为麦当劳优先提供选址。
事件二:9月22日,麦当劳中国与碧桂园集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加快麦当劳餐厅进军三四线城市及新型城镇,加速全国化布局。碧桂园将在其全国社区内为麦当劳优先提供选址,麦当劳也将发挥其品牌效应,支持碧桂园各地产项目的商业配套。
事件三:9月25日,中海地产与麦当劳中国于深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海地产将在已布局的60多个核心主流城市的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写字楼等板块与麦当劳开展合作。麦当劳也将积极推进全新一代概念门店在中海地产合作项目上的率先落地,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舒适的用餐体验。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麦当劳中国就与3家地产商携手,进攻三四线城市的社区地产商业。若不是一二线城市的拓展趋于饱和,同店增长率上升空间不足,这次“进击”还不知道要再等多少年。
从恒大、碧桂园、中海三家地产商的信息中可以发现,就像麦当劳27年前刚进入中国内地一样,现在它又重新选择回到华南腹地,深耕那里的三四线城市。品牌终于意识到纵使再怎么深耕一二线城市,强打24小时店和麦咖啡,也带动不了太多人气了。
部分数据来源:三家地产商2016年年报
麦当劳的步伐虽然迟缓了不少,但却赶上了中国地产商同样大力开拓三四线城市房产市场的节奏。虽然以恒大、碧桂园、中海为代表的地产商目前主要的房产物业项目仍主要在一二线城市,但以碧桂园2016年年报中的国内新购土地来看,无论是面积还是金额,三四线城市的占比已经靠近或徘徊在50%左右。
来源:碧桂园2016年年报
而从它的2016年国内的销售额来看,位于三四线目标三四线的份额最多,占到41%,可见麦当劳中国的举措的确符合当前国内地产业的发展形势,借此进军三四线城市社区可谓是稳抓稳打。
来源:碧桂园2016年年报
通过上面这三家地产商所服务的业主体量,能够看出麦当劳是做好准备,要把自己的汉堡薯条送至那些中小型城市居民的家门口了。
这里面自然少不了中信集团的牵线搭桥。如今的中信集团已经将自身的业务触角,延伸至方方面面,包括房地产行业。中信不仅在2008年便成立了中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早就为中海等地产商提供信托服务。因此,此次麦当劳中国连下三局,不得不说是靠“中信爸爸”打点左右。
回过头来再看麦当劳中国与三家的合作,都着眼在——社区经济,这个关键词上。的确,现在太多的生鲜店、无人超市、便利店纷纷进攻社区,因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大爷大妈的消费力也不容小觑,他们花钱的主要核心就是家庭的日常开支。
无论是麦当劳中国与恒大、碧桂园还是中海的合作,都集中在品牌、规模、成本、网络渠道、产业资本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条件,进行优势互补。一方面,三大地产商通过旗下的地产项目,助力麦当劳中国的门店拓展,获得在其社区选址的优先权;另一方面,麦当劳中国通过其快餐业务,为地产商在中国三四线城市的社区商业加码。
说到西式快餐进军中国三四线城市,那就不得不提到麦当劳的两大竞争对手——肯德基、德克士 。两者对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布局已有数年。通过肯德基与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各城市数量分布的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虽然一二线城市都是当前两大品牌的分布重心,但肯德基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比麦当劳要均匀得多 。
早在2012年,肯德基方面便宣布,将以每年新开500家店面速度发展,并将三四线城市作为重点。数据显示,目前,肯德基在中国已经超过5000家 门店,远超麦当劳的门店数量。另一汉堡品牌德克士也已经在三四线城市发展多年,目前门店数量也超过2000多家,并且绝大多数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北上广的店面数量也只有百家左右。
与肯德基、德克士直接落脚于商业广场、城市综合体不同,麦当劳中国这个“后来者”却借着中信的金融资本优势,联手房地产商,插足社区生态 。
当前,不仅是洋快餐瞄准社区经济不放,咖啡连锁的星巴克、无人便利的缤果盒子等都在打着社区生意的算盘,甚至连老牌的零售百货王府井集团 近来也要布局社区超市。
就餐饮企业在这方面的表现来说,最典型的就是山东凯瑞餐饮集团,目前它已通过“牌坊里”、“长安巷”两大便民早餐、快餐品牌,深入服务社区居民。
之所以大家都要拼了命地往社区中挤,是因为这些门店在便捷度、创造性和多元化上面,更容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未来随着生鲜超市、无人便利店等进驻社区,他们很可能作为新零售的一种模式,带动麦当劳中国门店在其中的业务,形成一整套社区生态系统。
关于社区店,今后各种品牌的加码还有诸多可能,而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就曾表示,未来麦当劳餐厅将采取组合投资方式而不是“一刀切”,即在不同的市场、商圈和社区有针对性地开设不同层次定位的三类门店:
其中,首家麦当劳很可能成为社区门店的主力军,服务于更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的家庭成员;反过来看,麦当劳中国借助地产商走进社区,布局门店,也为自己带来不少独特的优势:
1.中高档社区相互弥补,消费水平有保障;
2.拥有第一选址权,可预先保障客流量;
3.家庭消费有利于提升业绩规模;
4.三四线城市外卖条件有限,更容易突出新的品牌形象;
5.市场更具开发潜力,上升空间大。
结语
可以说,这次麦当劳中国与三大地产商合作,未来进军三四线城市社区拓展门店,几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不过,虽然选址、门店、品牌等外部条件都一应俱全,但独立后的麦当劳中国的业务能否通过社区商业,焕发新的活力,最终还要看内在的产品、服务、技术等能否做足,否则这也只是在短期消耗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力而已。至于内在的部分,是否要延续麦当劳中国在一二线城市的打法,还需企业自身对发展规划的衡量,以及对三四线城市消费习惯、市场环境的预判 。
对于这样的一种形式,接下来或许会有更多的餐饮企业、品牌沿用。但由于涉及到品牌互补、资源互换的层面,这就需要餐饮企业、品牌有足够强的竞争力与号召力,能够在地产商的社区经济下,为对方带来效益上的提升,扩大地产商的整体知名度。毕竟,哪家企业都不是傻子,会去抱无名之辈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