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
小时候妈妈做菜时经常会喊一句话
“把那王守义拿来!”
而我??
王守义是谁?
除了我爸
你居然还有一个王守义?!
“王守义十三香啊!”
没错,就是他
一个我妈喊了半辈子的男人——王守义
那些年
包子、饺子
还是烙饼、炒菜、炖肉
哪一样少得了他的调味料?
当老干妈在全国叱咤风雨的时候
你还记得这位仅用100元创下大业的中华调料之神吗?
不借银行一分钱
不上市不融资
无论是引进设备还是扩大厂区
他全凭自己撑了起来
如今几十年过去
从100块起家
到把每包8分钱的微利的调料
做成年利润达3个亿的企业
王守义的一生堪称传奇
早在上世纪50年代
王守义便从祖父手里接过十三香的秘方
彼时祖父是兴隆堂的继承人
兴隆堂历史悠久,始创于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专营草药、香料
其创始人原为官宦之家,善烹饪
后辞官在开封开药铺,取名“兴隆堂”
当年的兴隆堂推出一种秘制调料
因其性能独特而名扬东京
被收入御膳,供宫廷享用
很多百姓一辈子都不知其味
后来逢清末战乱
王家人在战火中颠沛流离
好在秘方还是被带出宫并保留了下来
1959年闹大荒灾
北方多地土地贫瘠
颗粒无收
人们啃起了树皮、野菜甚至观音土
孩子们饿到没日没夜地哭喊
既然在家也是吃树皮等死
还不如到外面去闯闯
这时王守义便想起了家中珍藏的祖传秘方
于是他在原配方基础上
不断挖掘中国传统调味品之理论
将配方完善改进
并取名“王守义十三香”
由此开始了他的街上叫卖生涯
在那个年代
王守义靠着他的双脚
从驻马店到石家庄
硬生生地一步步走了过来
经过实践
他渐渐明白
要把好产品卖出去
首先要建立品牌信誉
于是他在每一包出售的十三香上
都盖上了十三香的印鉴
盖了印章就有了字号
不满意包退包换
信誉就这么被慢慢建立起来
虽然是小本生意
但因为可以包退换
百姓们都很喜欢
这样一旦逢年过节
也会多买些
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
1969年是一个特殊时期
当时没有人敢经商做买卖
无奈之下
王守义也被迫停止了十三香的加工售卖
直到1984年
王守义随子女到驻马店定居
后来在儿子王银良的多番劝说下
父子俩才办起了家庭小作坊
产品仍沿用“十三香”这个名称
之后从100元钱开始创业起家
成立了十三香调味品厂
自此王守义又一次开启他的叫卖生涯
每天清晨4点
天还蒙蒙黑
他便骑着他的破车子上路
准时准点到市场开始叫卖
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
回到家的王守义喉咙已经说不出话来
只能比划着手势和家人交流
等到冬至那天
他想着大家都吃饺子
调料肯定会比平时好卖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
他便顾不上寒天冻地
天还未亮便拉着几个孩子出摊了
然而叫卖了一天
却只卖出了一块钱
看着在寒风中被冻得发红的三张小脸蛋
王守义掐着手里的一块钱
心疼不已
每到年节
市场上摊贩们都回家过节
唯独王守义一家准时出现
一年365天从未间断
随着时间流逝
王守义的叫卖声渐渐地和着他鲜美的调料进入人心
这种叫卖声带来的亲切感不断增加人们的信任度
有人甚至会为了买他的调料而多走几里路
当时周边卖调料的有很多
但是很多人也还是非王守义的十三香不可
随着声名大噪
慕名前来的人越来越多
王守义便及时扩大了规模
添置了机械与人手
从前的小作坊很快变成了一家企业
销量也瞬间翻倍
企业虽然越做越大
但身为老板的王守义却是出了名的勤俭
三餐粗茶淡饭
永远蹬着一双老布鞋
拄一根手杖
朴素到即便在人群中
你也无法一眼看穿
他就是身家上亿的老板
事实上
经过多年的拼搏
王守义的身体早已不如从前
即便如此
他还是坚持拄着手杖
每天到厂区看“孩子”们
了解厂里的运作及员工生活状态
因为他知道
一个老板若是连员工的生活、精神状态都不了解
那这家公司则无法有所发展
他对员工
永远有着无法割舍的感情与责任
毕竟在他心里
每一个员工都是他的孩子
就像他经常嘴里念叨的那样
“进了十三香的门,
都是一家人。”
也许是因为过去遭受了太多的苦
让王守义更懂得人情冷暖
对于他的“孩子”们
他总会尽自己所能
提供最好的生活
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
便亲自到市场上为员工
采购新鲜蔬菜、水果
当职工到餐厅就餐
老人还颤颤巍巍地为每个员工发筷子
遇到员工加班
反复叮嘱炊事员
一定要让他们吃上热的饭菜
夏天,老人会亲自给生产一线的员工送去清凉解渴的绿豆茶
冬天则给员工发棉鞋、手套
这些关怀
大到精神状态
小到一切生活起居
他都不愿放过
因为他始终认为
公司能有发展都是全体员工的汗水换来的
挣那么多钱
不往员工身上花还往哪里花呢?
“十三香”的员工必须保证每天吃好、穿好、睡好
他决不允许他们受到任何亏待
守着十三香一辈子
到了2003年
王守义带着对十三香的不舍离开了人世
去世前的几个月即便咳血
他依然每天坚持到餐厅、厂区、车间挨个地转
生怕怠慢了哪一位员工
人虽离世
但精神永存
就像王守义毕生都在守护的十三香一样
他一直坚持着的慈善事业并未随着他的离世而结束
扶贫帮困,捐资助学
各种自然灾害捐款超2亿
这些是“十三香”一直坚持做的
王守义修的十三香路
而厂里的很多员工
不知不觉已经跟着王守义干了几十年
虽然从年轻小伙至今已是不惑之年
但想起初入厂的情景
依然恍如昨日
他们永远记得那一天微驼背的王守义用河南话说
“进了十三香的门
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恶性营销、进口潮流...
面对着当前形势复杂的商界
“传承”这个词在如今的中国已经变得艰难
作为孙子的王太白却毅然把十三香撑了起来
留学回国的他
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
只为一个信念
“爷爷传下来的手艺,
不能毁在我手里。”
匠人精神
品牌打造
员工关怀
王家祖辈留下的一张方子
能够化作代代延续的家族企业
和王守义多年来的理念坚持脱不了干系
中华调料之神的成就
始终在于匠人之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