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烟台  奶粉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中餐在海外为何摆脱不了快餐形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09  来源:海外网

之前网上流行一篇题为《美国人爱吃中餐 有人走遍大陆"寻左宗棠鸡"》的文章,介绍了中餐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文中提到,中餐不仅是2016年美国人最爱点的外卖,而且曾有导演为给美式中餐里的一道菜“左宗棠鸡”拍一部纪录片,走遍中国大陆。《寻找左宗棠鸡》这部纪录片一度成为Netflix上的当红影片。

中餐走入世界的时间较早,从那时起就给外国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19世纪中期,美国中餐馆最初是为华人劳工提供廉价饮食,而厨师一般也由劳工现学充当。

中餐在海外为何摆脱不了快餐形象?

早期中餐馆得以发展也是以物美价廉为卖点,而其中一项特产便是“炒杂碎”(chop suey),这种食物原本是为劳工提供,将鸡肝鸡胗和蘑菇豆芽等混在一起炒,制作快捷又价格低廉。到了1896年李鸿章访美,华人移民借美国媒体对官员餐饮的好奇而杜撰了一系列关于炒杂碎的传说,将杂碎与这位达官贵人挂钩,于是几乎一夜之间,炒杂碎在纽约开始流行起来,一度成为中餐的代名词,《纽约时报》还开始专门报道中国“杂碎馆”。

到了二战后,中餐馆又随着美国快餐业的兴起而纷纷转向外卖服务,以更低的价格与麦当劳、赛百味等美式快餐店争夺顾客。这些中餐馆半数以上都是简易外卖店,遍布大街小巷,不仅提供中式菜,还提供炸薯条等西式快餐。这类中式快餐发展之快,让这种绘有宝塔的红色包装外卖纸盒都成为中餐的象征。但这些中式快餐大多特意迎合外国人口味,千篇一律,少有真正的中餐特色。2008年《华尔街日报》曾有评论《中餐为什么难上档次》,作者中餐馆品质不佳的其中一个原因就归结到华人移民无师自通发明的美式中国菜。

过于密集的中餐馆还因为恶性竞争而刻意打压的价格,这也加深了中餐的廉价形象。而中餐馆的卫生问题也一向广受诟病,从100年前至今,美国中餐馆都没有摆脱“环境肮脏”的评价,这同样制约餐馆往高端餐饮方向发展。

知乎上曾发起《中餐在世界上的地位可以比得过法餐吗?》的讨论,一名网友的回答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餐当今的地位:群众基础广泛、性价比高、实惠、市场大,但在走入中高端餐饮市场时面临困境,价值不被消费人群认可。

中餐在海外为何摆脱不了快餐形象?

法餐的世界地位为什么这么高呢?知乎一位在法国吃了八年的网友给出了一些法式家常菜的细节,值得我们思考:

中餐在海外为何摆脱不了快餐形象?


食材丰富、质量优良、新鲜、卫生、精雕细琢,即使其中一些目前难以达到,如资源分布不均衡,但这些细节仍然可以成为中餐改良的目标。

另外一名网友给出的评论更实际,也可以看出中餐和法餐的差异不仅仅在于食材的供给:

中餐在海外为何摆脱不了快餐形象?

正如这名网友所说,一个好的餐厅需要“不断总结”、“不断优化”,追求更高质量,追求更加稳定的产出,从而培养客户,获得客户的认同,所需的代价就是付出更高的成本。

中餐要改变现有的世界地位需要不断付出更高成本,追求卓越的产出,在视野、意识和行动上都要做出努力。正如这名知乎网友提出的,中餐无论从历史上还是资源角度,都很有成为一流餐饮的潜力,只是我们付出的可能要比西方更多一点:

中餐在海外为何摆脱不了快餐形象?

(整理/刘思悦 综合网易、参考消息网、知乎相关报道)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