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不好时,该咬牙坚持还是关店止损呢?如果要放手一搏,怎样才能实现“自救”?
朋友蒋老板开了火锅店,装修时尚,产品质量佳。开业时生意不错,但自从隔壁来了竞争对手,它的店开始门可罗雀。
江小姐刚加盟了家西餐厅,环境高雅,服务一流,但天天只有极少数顾客上门,为此她试过发传单、打折,生意仍没有好转。
三张电网,一碰即败
盲目降价
生意欠好,马上就降价促销,并不是长久之计。对于顾客来说,他们不希望被贴上“捡便宜”的标签,他们去餐厅就餐不仅仅只受价格要素的影响。
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增加现金流而进行的大幅度打折,会破坏门店的品牌形象,影响后续生意。
缺斤少两
餐厅生意不好时,许多焦灼的老板只想着快点赚钱,“无奈”地选择下下策——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精简人手,但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直接加速餐厅的死亡。
在竞赛剧烈的今天,不要一味地去拼报价,拼质量才是餐厅持久的经营之道。
跟风营销
“在没有找到生意不好的原因之前,做营销引流效果越好,可能死得更快!”
促销主题“撞车”屡见不鲜,一旦活动本身没有太多亮点,很容易被顾客忘记,甚至记错了“东家”。
比如中秋、国庆期间,促销主题大多围绕这些做文章,扎堆现象严重,很容易因没特点而被淹没。
五大绝招,诱客上门
定位定江山
“吃东西,是对品牌最直接的体验!”万变不离其宗,口味永远是第一竞争力。任何一道美食,它都有目标消费群。在更换产品之前,先调查:
1、评估自身所在商圈客群,是否是目标人群,有多少,哪些人是会受影响到店消费;
2、做宣传也好,搞活动也罢,都要针对目标人群来做。否则花再大的力气,再多的钱,也是一无所获。
其次,认真客观评价菜品质量。主动询问顾客对菜品的意见,即对咸淡、分量、卖相的评价,并建立日常反馈机制,从大面积提问中找到他们的味觉喜好,再调整产品。
厨师回访顾客:
在国外,很多餐厅的厨师是要对每桌客人进行回访的。当客人进餐完成3/4之后,厨师走到前厅来与客人进行一下沟通,问一下客人对于当天饭菜的意见,如果客人有什么不满可以及时调整,并赠送菜品表示感谢。
一店多用
当卖早餐拼不过路边摊,卖午餐比不过快餐店,晚餐赢不了大酒楼的时候,该怎么避其锋芒,突破品类限制呢?
开店赚钱难,因为顶着两座大山——人工和房租。有人提出24小时营业,这样可更大限度吸纳顾客,但也增加了人力成本,说不定三班倒的员工成本比晚间营业额还高。
还记得香港电影《千杯不醉》里有个场景:白天杨千嬅租用吴彦祖的餐厅做咖啡馆,晚上交回给他经营法餐。
这种一店多用的模式,打破了单一经营,丰富经营项目、拓展经营时间,还是对租金最大程度的分摊。
扬州某小区的一个40平饭店出现了一道风景线:早餐卖面条,午餐卖小炒,晚餐卖小龙虾,三个品类的老板都不一样。
同一个店面就挂上了三个招牌,门口放着高邮面的灯箱,门面上挂着韦哥餐厅的招牌,操作炉上挂着金湖龙虾的牌子…
三个老板共同承担费用,压力和人力成本都减轻了,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生意都提高了三成左右。
需要注意:这种模式被一些小餐馆所运用,但不一定适用于大型餐饮或者一些商超里面的快时尚餐厅。
对菜单动刀
但是,如果整体价格都偏高,那只有重新换菜单:
价格据市场需求调整
收集竞争对手和周边餐厅的菜单,特别是那些生意好的餐厅菜单一定要拿来研究,光收集还不够,还得去吃,去看它们的盘形、份量、主配料的比例等。
认真核算自己菜品的单品成本。要是单品成本过高,那就要寻找原因,找不到原因或成本降不下来,可以考虑撤换该菜品。
原价不调,但增加半份
这招主要针对于,定价高是因为自己份量大的餐厅。
可以在保持大份原价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畅销菜品的半价菜,以满足人数较少顾客的消费需求,这样人均自然就降下来了。
“半份菜”从表面上看,成本相同,利润降低,不划算,但它其实是一个金字招牌,即为顾客着想&提供节约。就像吸引顾客的一个“公益广告”一样,在他们看来,这样的餐馆是值得信赖的,以后会积极当“回头客”。
优化服务细节
假如你的餐厅冬天很冷,夏天没有空调,门前卫生差,服务员态度不热情,顾客的需求半天没得到满足,菜品多次催促也上不来…
餐厅服务决定了顾客的就餐舒适度,好的服务有四个要素:热情、友好、方便、周到。
限时营销 引爆客流
连星巴克、必胜客…这些大牌都不敢说自己24小时人气旺到爆,它们都还在卖力地抓客源,你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北美地区的星巴克推出了“落日菜单”(Sunset Menu),顾名思义就是在每日下午 3 点之后供应几款特有的颜值爆表的甜品。
每年5月还会有星冰乐的 Happy Hour,每天下午3-5点之间,所有的星冰乐半价。正是好看独特的甜点和半价优惠,拯救了星巴克下午时段的惨淡生意。
再比如,餐饮营销“玩家”必胜客为提高午餐的销量做出了一系列举措——工作日特惠午餐30元起选,规定周一至五10:30-14:00供应,节假日除外;一周5天,每天不重样的午时半价或特价披萨,也是一大诱客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