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美食天地 » 餐饮管理 » 正文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5  来源:餐饮O2O

“来台湾, 一定要去食养山房。”——这是外人对于食养山房的评价。

“来食养山房,一定要提前一个月订位”——这是老板林炳辉对大家的建议。

提前一个月订位并非虚张声势。林老板说,“一是空间有限,想来的人太多,二是所有的食材及茶都需要精心准备,有时候他宁愿让位置空著,在材料准备不充份的情况下仍旧要关门谢客。”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从台北市去新北市汐止山的道路实在漫长,车出台北市区,还得在山道上盘旋数小时才到,会有人来到这里饮茶吃饭吗?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平常的中午,邻近食养山房的停车坪上已经堆满数十辆车,会有专人询问你的订单号后,才开放车道。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顺著倾斜成四十五度角的山谷一直往下行驶,就会看到青灰色的食养山房的铁门,非常不起眼,若不是门前大盆的黄菊,真会有些失望。

走进去才发现:不起眼正是这里的基调,建筑隐藏于自然山水中,自然的空间里,人为制造的细节甚少。这是主人林炳辉所追求的「道法自然」的心得。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这里是食养山房的第三个地址,之前两个都因为太过火爆而被迫迁址。之所以选在现在这个地方,就因为这裡没被过度开发,属于被遗忘的角落。

这里曾经是台湾岛从西往东翻越中央山脉的古道,从此地出发步行数小时,就可翻过山脉看到台湾东部的太平洋。

但自古道废弃后,山谷就基本被遗忘在荒野之中了。林炳辉说,看了很多地方,最后选中了最荒凉的此地,是因为自己不再想要庭院、想要所谓「美的空间」,而只想要一块「干净」的地方。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林炳辉(右)爱茶,更多人叫他林老师,而不是林老板。

林老师年轻的时候是个建筑商人。经朋友介绍,租下一处偏僻地方的铁皮屋,想用作仓库,顺带作为自己偶尔避世歇脚的地方。

最理想的样子,无非是“接些工程图来画,朋友来访,就泡茶招待他们”。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在朋友的建议下,这处铁皮屋成了餐厅,打扫、买菜、烹饪都是他,一人忙进忙出。后来客人一多,林老师觉得离自己的初衷越来越远,于是果断关店,躲进了阳明山里,开了第二代食养山房。

同样的原因,林老师把第三代食养山房,搬到台北的汐止山谷里。

食养的“养”

第三期的食养山房有三间茶室,其中一间是不对外开放的,专门用作林老师接待朋友的场所。

没有班车前往,只能自驾或者包车,快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就有服务生拿着预约名单在此等候,待确认了是当时预定的客人,才可放行。私房的概念就此开始显露。

沿着花间小路拾级而上、一间间的包厢禅意十足。竹帘垂挂、木案桌椅、还有桌上的石器餐具。满是古朴幽静的禅意。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餐厅占地非常广大,几栋木制建筑散落翠绿的山林间,加上内部装修极具禅风,颇有古代隐士位于山林书房的味道。餐厅所有的建筑全是木造,里面铺上榻榻米,周围美景盎然,好不惬意。 

历经风雨的石屋墙壁,只是消了毒,未经其他处理

这里有一栋70多年的传统石屋,手工修砌。灰黑色的石头墙有几十上百年的历史,林老师特地将其保留,并决定在其外面造了一处铁架子。

一日施工,员工忘记盖防雨布,簇新的铁皮生了锈,林老师反而觉得生锈的模样更与周边景致相融,索性把铁皮全做了生锈处理。

从原本的老屋基础上往外延伸,扩展露台,并加盖了二楼。外观看上去古朴低调的房子,仿佛是与山、树、溪流一起成长起来的,毫无突兀之感。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露台之上,淡然雅致。呆在这舒朗、通透、澄明得几近于无的空间里,山水风光就在窗外。那袅袅燃起的炉香,风吹起的竹帘以及暗夜摇曳的烛火,把滚滚红尘化解在万里之外。

走进房间,有一道六米多长的木制长窗,这道长窗完全是因窗外自然风景所设计,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屋里的长卷,也成为最耀眼的装饰物:有丛竹,有荷花,还有虬结苍劲的老树和各式疯长的蕨类。

因为完全是自然风光,所以还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一年四季,日月轮替,自然发生什么变化,里面的人就看什么风景。坐在榻榻米上望着窗外,你的眼睛舒服得近乎叹息。

那颗在都市里打拼的不安的皱巴巴的心,也像面前那杯泡开了的茶,缓缓舒展开来。你会时不时地有种错觉,以为外面是在下雨。因为空气那么润湿,水的气息就在鼻尖。

屋里的竹帘本来是安徽当地做宣纸用的淘汰下来的旧竹帘,在他这里一帘多用:有的和玻璃黏在一起做了隔断,有的则直接做了卷帘,说是废弃物,没有人相信,以为他是专门订做的。

“所以说茶空间是慢慢养成的,我这里的东西是慢慢添加的,哪件好,哪件不好,是时间选出来的。”

茶室的案几上,有插了大捧梅树枯枝的泡菜罐,另一端是用台湾瓦栅做的烛台。

“这种瓦片在拆老房子的时候拆下来很多,人们都当垃圾扔了,我看合适我的空间,就捡回来在上面放蜡烛。”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窗外,是几块随意摆放的大石头,上面的青苔也是时间的馈赠。

大胆处放手让光全部进来,隐秘处又点起蜡烛,燃起袅袅炉香,光影流转。

茶器也看得出心气、灵性,它们全出自一位修行人之手,年轻、端正、心很透明,所以可以很专注地做手艺。

食养的“食”

食养山房除了要提前一个月预定,而且还没有菜单。一个人1200台币,10道遵循时节而变换的菜,除此之外便是满心的欣喜与享受。

禅宗语录里说“逢茶茶,遇饭饭”(该喝茶就喝茶,该吃饭就吃饭),在这里就是最好的体现。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摆盘也都是下了一番心思

没菜单的食养山房,卖的是健康的料理,选用当季食材。搭配食器造型的艺术性,让许多人流连忘返。它没有任何大费周章的广告,靠的是口耳相传的方式经营,走的是融合东方禅学风格,没有过度的细致拘谨,但充满禅机。

台湾传统美食宜兰渣糕、芋泥、山粉圆,日本式的新鲜鱼虾海胆鲑鱼卵,意大利、法国酱汁,每道料理合谐的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可谓之台湾的创意怀石料理,相当独特美好。

林老师所推崇的菜肴,都是靠时间练成的,比如这里最经典的莲花汤,在莲子、藕和蘑菇炖成的浓汤端上来的瞬间,把一朵夏天采摘的干莲花放进去,那花会在热气蒸腾下缓慢开放。

配一口冷泡的高山乌龙,据说最为可口。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每两三道菜,就会送上一杯水果醋或是桑葚酒,清一清味蕾,以迎接下一道菜。菜单过段时间就会不一样,跟着季节变或者随着心境换。

如若是来食养山房,最好是夏天。天黑的时候,大群大群的萤火虫会从腐败的芦苇草丛中飞舞而出,然后顺著河谷飞满整个空间。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古人总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化生,《礼记》里说,季夏之月……腐草为萤,那虽然是古人的误解,但是也说明只有自然交替的临水边的草木群落,才会有大批的萤火虫。

所以,食养山房附近的山道,延续了原来的道路格局,不铺石头道路,不除草,树林草丛都尽量保持原貌,只顺著河流勉强建造了一条人行步道而已。

这家餐厅搬了三个地方躲开人群,可还是客源不断...

食养山房搬了三个地方,想尽方法地躲开人群,可食客、茶客还是多得排不过来。见过了山间溪涧旁各种奢华高档的民宿场所,食养山房从来不是最美最高档的那个。

但这里对自然的那份敬畏之心,那种无时无刻不在的用心,总是吸引着人们前往。

 
 
[ 美食天地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美食天地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