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我出来抛头露面的比较多,为什么出来的多?跟很多创业者一样,为了活下来,我们先要卖自己的脸,因为卖脸也是一个生意。
这两年我不太愿意出来,前年我们的门店从 18 家增长到 48 家,去年一年我们也只开了 20 多家门店,别人说我难请,但实际上我在企业里“搬砖”。因为我发现,光靠我自己怎么跑都跑不出来,就像老牛拉破车,一个人拉这么多根本走不动。
2017 年乐凯撒取得了非常大的成长,这两天我们第 100 家店开业了,也就是说我们从 5 月份到现在就开出了 30 家门店。
与时间赛跑
顺应时代发展,尤其是颠覆性的时代节点
对一个餐饮企业来讲,我们没法逃离这个时代。餐饮业不可能独立于这个时代而存在,其背后实际上很多都是时代的变化。
产品革命的趋势和思路是这样的:刚开始是渐进式的变化,之后会出现颠覆性的技术——比如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和我们现在这一波万物互联的智能革命。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它会改变效率,会改变成本的便捷,最后出现一系列连续或不连续的技术创新路线,而经过了长时间的动荡之后,技术会做出选择,就会出现主导范式,主导这一阶段。
在我看来,现阶段最大的颠覆,第一个是科技革命,第二个是消费升级,第三个是品牌化和资本化,第四个是电商。
当重大技术变化和战略转折点出现了,我们自己也深刻感受到这些变化时,我们更应该在这些地方发力,因为如果只是意识到有这些趋势,而没法把握这些趋势,那么时代和你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曾经乐凯撒都在购物中心开堂食店,当这些外卖平台出现的时候事情就出现变化了。顾客要去购物中心看电影的时候,发现乐凯撒在电影院门口,这没有问题,但当顾客在家里的时候,乐凯撒的产品还值堂食的价钱吗?不值了,顾客要看的是性价比。时代的变化已经发生,我们的变化迫在眉睫。
当环境已经不具备优势的时候,你的产品是否能够独立挑大梁?
前两天看了一个披萨品牌的数字,去年 12 月份的时候上线外卖,一个月 700 多万的营业额,这个月已经是 6000 多万,在传统领域已经很难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如果这样,我们该怎么做出选择?我觉得是顺应趋势,所以乐凯撒现在发力数字化与巨兽共舞。
现在乐凯撒整个业务重点开始向外卖转型,我们希望成为披萨外卖领域的巨头,为了完成转型,乐凯撒做了三件事。
首先,核心能力就是你的系统,只有你的系统足够强大你的效率才会提高。 我们组建了一个 21 人的信息技术公司,里面包括了系统架构师、软件工程师、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等,一年光是人工成本就要一千多万,是一块很大的投入。
其次,我们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成本效率重构了整个外卖。
再次,就是奋力长出品牌的翅膀,而不不在同质化的沙滩血拼。 有人说我们家的广告打的好,我说那是因为舍得花钱,花钱的目的就是给未来存钱。我们不是简单的采购很多的广告位,而是基于对自己品牌的思考、诊断和重构。
要发展,需要团队,团队从哪里来?
乐凯撒去年最大的变化,是重构了团队。在这一点上,我的感触是要在核心能力上用牛刀杀鸡。我们办公室里面百分之八九十的人不是来自餐饮业,基本都是 其他行业的人加入到我们这里,他们就是那把杀鸡用的牛刀。
给门店一个超级人才配置
我跟很多餐饮企业创始人都认识,真的不好意思去你们家里面去动你们家的人,我们需要找的人,身上有我们餐饮人不擅长的东西。
数字化的人才,应该去科技企业请,我们的首席技术官是华为 2012 实验室(被誉为“华为最神秘组织”的核心研究机构)的互联网专家,然后就在惠普这些软件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里面请这些人加入。
找到优秀的人才
品牌人才也是,在餐饮行业里面你去发掘这种人才是比较难的,但是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耐克、杜蕾斯谁家没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团队?你为什么不考虑去找他们家的人?
通过在耶鲁大学参加一个课程的机会,我认识了杜蕾斯公司的北亚品牌负责人,之后把他请到我们公司做首席品牌官,他之前是在宝洁和箭牌负责北亚品牌业务。请到这样的品牌人,他对品牌的理解和对资源的掌控真的比餐饮业的人要强,我们应该建立更广阔的连接。
供应链是我们的掣肘。当时在开到 50 家店后陷入停滞,就是因为供应链捉襟见肘。担心在食品安全上犯错误,我就开始打制造业的主意。我们的采购总监和供应链副总监都都来自中兴通讯。这些人基本是 985 高校毕业,工作经验在十年左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经过了非常好的沉淀,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
牛刀都准备好了,怎么杀鸡?需要帮手!
有了这么多把大牛刀,怎么让他们在餐饮业里披荆斩棘呢? 解决方案在顾问咨询机构身上。 所以在这里我们的逻辑是,首先构建团队,其次找到世界一流顾问公司加持我们的团队。
大概一年多之前,我们开始找麦当劳的合作伙伴夏晖,他们当时拒绝了我,说不做咨询业务。后来机缘巧合夏晖把整个亚太区的职务给撤了,我们就和他们的人合作组建了一个团队,请他们来加持乐凯撒的供应链,因为我们上面提到的那些人,对供应链有深刻的理解和很好的悟性及执行力,但是没有餐饮业专业背景,而夏晖就能提供这样的补充。
同样的工作方式也用在 IT 团队,我们团队里的前华为人没有做过餐饮软件,于是我们就找到了德勤(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请他们来给我们做信息化方面的咨询。
再比如我们 20 多人的食品安全部门,在世界顶尖食品安全公司艺康的助力下,组成了新的食品安全团队;而帮助我们做了数字化营销规划的 R3,他们在华南很少服务快消和手机品牌之外的客户。
以我们今年春天在深圳做的一次产品发布为例,你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顾问公司在其中的作用。产品方面,法国的博古斯学院是世界知名的烹饪学校,他们派出了外国厨师来做展示;策略则是由公关公司负责;营销方面则是找了负责万象城营销落地的那家公司。我们自己的团队,配合这些外援,能够一起做出好产品,而这些产品则会提升我们企业的品牌力。
在商业的世界里,我们往往发现:取胜的系统在最大化或者最小化一个或者几个变量上走到近乎荒谬的极端,我选择极端化我的人才结构,构建极强的队伍,希望拥有一个菁英团队和我们一起占领这个市场。 今年 12 月 30 号我们第 150 家门店就要开业了,我就把我们这半年的思考和行动分享给各位,希望给各位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