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四川成都市民刘先生到一家餐厅就餐时发现,该餐厅使用的是“阴阳菜单”——很多菜在包间内消费都比大厅贵,“少则10块,多则几十块”。
同一家餐厅,同样的菜品,包间与大厅却呈现出不同的价格,对于消费者而言,“阴阳菜单”带来的不仅是物质的损失,也是一种权利与尊严被伤害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和大厅里的消费者吃一样的菜品,却要多花不少钱,这样的“阴阳菜单”,难免会引发消费者的心理落差与相对剥夺感。
在消费社会,餐厅不仅是一个消费的空间,也能进行空间的消费。与人声鼎沸、鱼龙混杂的大厅相比,包间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与封闭性,能够更好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对于餐厅来说,包间往往比大厅里的餐桌更占空间,消费者流动速度也慢一些,包间的运营成本要高一些,餐厅自然会想方设法地寻求更高的回报与收益。
那些愿意在包间消费的人,通常有重要的事情要在餐桌上完成,不希望被外部干扰,为了有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为了有更加精细、体贴的服务,一些消费者明知道包间消费更高,依然会选择包间。在一些生意好的餐厅,包间也很火爆,如果不提前预订,甚至会有钱找不到吃饭的地方。
不同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包间满足了一些消费者符号性消费的需求,包间成为一个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舞台,成为一些消费者赢得“脸面”的一种手段。在包间消费不仅反映了主人的经济实力,也反映出他对客人的重视程度与大方程度,包间需要花费更多,已经成为商家与消费者一种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为了通过消费上的差异来进行情感表达,一些消费者往往会大方地多点菜,点一些普通消费者很少消费的“硬菜”与“好菜”。此外,一些餐厅通过设置“最低消费门槛”或者收取包间费、开瓶费的方式,让消费者为空间消费付出了代价。换言之,餐厅已经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实现了对包间高成本的收回,“阴阳菜单”并不具备合理性。
那种将包间里的客人视为“待宰的肥羊”,通过“阴阳菜单”对消费者进行利益剥夺的做法,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失范行为。不同的饭店有区别定价的权利,同一家餐厅同样的菜品却不能上演“阴阳菜单”。包间已经让餐厅得到了足够的回报与收益,“阴阳菜单”见证了商业资本的欲望与贪婪。
包间作为一个可以被消费的空间,显然是需要消费者支付成本的,可是,这并不意味着餐厅可以自弹自唱,通过“阴阳菜单”对消费者进行二次盘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