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节还叫做“龙抬头”、“春龙节”、“农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按照旧时的民俗,要过了“龙头节”,整个“过年”才算结束。从龙头节开始,万物开始复苏,新的一年开始了!民间还流传这许多二月二的习俗,不知道各位知晓多少呢?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
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都剃头,讨个好彩头。”人们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所谓“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敲龙头
敲龙头唤龙醒来:东北部分地区在二月二早晨,以长竿击打房梁,谓之“敲龙头”。把龙唤醒,佑一方平安。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熏毒虫
天气回暖,冬眠中的毒虫蛇蚁也开始慢慢苏醒,开始活动。在二月二的清晨,很多地方的农民都会用石灰绕着家门以及厨房等地方撒线,也有些地区的人们通过烙煎饼、燃烧熏香等来驱走毒虫。
吃龙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吃面条叫食“龙须”,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这些都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的强烈愿望。
炒黄豆、炸豆萁
山东传统民俗,这一天要吃炒黄豆、炒豆萁。”这里的豆萁跟“煮豆燃豆萁”里提到的不一样,那是一种炒或者炸的零食,做法挺简单。
“油炸豆萁”的原料很常见:面粉、鸡蛋、牛奶,再加一点儿盐和糖。先把和好的面放十多分钟,再在面板上揉匀,擀成薄薄的一层面皮,叠好、切条,再改斜刀切开。
油烧到六七成热时下锅炸,变成金黄色后,豆萁香酥的气味在空气中飘散开来,盛盘即可。
围仓
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萌动,疾病易生,虫害也是庄稼的天敌,因此人们引龙伏虫,希望借龙威镇伏百虫,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接姑娘
民间有些家族礼数很多,女儿正月初二到娘家拜年之后必须当天赶回婆家,正月是不能住在娘家的。二月初二的时候,娘家人来到婆家接女儿回去住几天,正月里女儿也忙了很长时间了,接她到娘家好好歇一歇,也是为新的一年的忙碌做准备。所以有“二月二,带姑娘”的说法。
吃撑腰糕
二月二,江苏苏州民间有吃“撑腰糕”的习俗,市民们纷纷来到糕点店购买“撑腰糕 ”,期盼一年里平安健康。
炒豆子
陕西关中一带,有二月二“打豆子”的习俗,寓意金豆开花、五谷丰登。因此,家家户户都要炒爆米花、炒苞谷豆、炒棋子豆。炒好的豆子,既要给在家的人吃,还要留下一部分送给至亲。比如,舅舅要给外甥送炒爆米花和饽饽。现在,城里人很少有炒豆子。于是,每到二月初二这天,大家都会来到爆米花摊子前,买传统的爆米花。
打牙祭
在福建莆田,民间流传着一句话:“二月二,龙抬头,打牙祭,大聚餐。”顾名思义,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大餐。二月初二是每年的第一个祭拜日,称为“头牙”;腊月十六,是最后一个祭拜日,称之为“尾牙”。“头牙”虽然比不上“尾牙”隆重,但依然要办得体体面面。各商家和企业老板还会置办果品酒肴等,点香烛、烧贡银、放鞭炮,搞得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