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奶粉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养生 » 饮食健康 » 正文

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不是癌症,而是“它”!每21秒就有1人因它死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07
核心提示:说到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大家会觉得是癌症,其实不是,而是另外一种疾病——脑卒中,俗称“中风”。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说到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大家会觉得是癌症,其实不是,而是另外一种疾病——脑卒中,俗称“中风”。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数据显示,在任意时间点全国约有脑卒中存活者1100 余万人,每年首次发生脑卒中者240余万,每年死于脑卒中者110余万。据中国卒中学会数据显示,我国每1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约270万,且呈持续上升趋势。
 
  王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
 
  罹患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是不可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
 
  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还有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重要致病因素。慢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长期以来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将卒中发生的年龄大大前移,使得中年人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杀手,一定要留心脑卒中来临前的信号,抓住信号抢救血管,就可能击退死神,降低损伤。其实在脑卒中发生前数分钟,甚至数天内,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大家可以在发作前提早就医预防。
 
  气温骤降
 
  出现这些症状尽快就诊
 
  ① 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或活动不灵 。
 
  ② 感觉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
 
  ③ 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看东西有重影。
 
  ④ 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
 
  ⑤ 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稳。
 
  ⑥ 头痛,通常是严重且突然发作或头痛的方式与往日不一样。
 
  ⑦ 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
 
  注意:这些症状可能只出现一会儿,也可能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大家要提高警惕。
 
  中风多为突然发病的,究竟如何快速识别卒中呢
 
  这里介绍一个简单实用的法则——“中风120”:
 
  看口角是否对称;
 
  两个胳膊是否单侧无力;
 
  聆听语言是否有表达不清的情况。
 
  家人突发中风应该如何处理?
 
  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的患者,最短时间内送到医院无疑是最好的。
 
  有时中风症状很轻,可能只觉得说话稍有不清楚,或仅只是拿杯子的力量小些,还有一些症状可能几分钟就缓解了,这是医学上称为的“一过性缺血性发作”。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松警惕,若异常原因没有消除,短期内症状很可能复发,下一次的症状就可能会明显加重。因而也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中风是急症,等待家人会推迟到达医院的时间,延后接受治疗的时间,增加神经细胞死亡的数量,甚至可能错过重新开通血管治疗的时间点。因此患者发作时周围没有家人或朋友,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后,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以自行完成指尖血糖和血压测定,警惕血糖过低或过高,但是并不建议患者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活血药物。
 
  从预防角度出发,应如何正确应对?
 
  草莓甜心
 
  防卒中要控好危险因素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九成中风由危险因素所致。
 
  如果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如果增加体力活动,能减少36%的中风;
 
  如果饮食健康,结构合理,将会有19%的中风可预防;
 
  如果戒烟,12%的中风就会减少;
 
  如果房颤等控制好,可防9%的中风;
 
  如果糖尿病控制好,4%的中风可减少;
 
  限制饮酒,可减少6%的中风;
 
  学会释放压力,也可防6%的中风;
 
  控好血脂,能减少27%的中风。
 
  01
 
  远离“三高”
 
  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可控制因素,也是降低全球中风负担的重要靶标,73%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30%。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同样可显着增加缺血性卒中及颅内出血的风险。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及早发现“三高”。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三高”第一步,应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早期或轻度“三高”患者,可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戒烟、控制饮食、增加活动、减轻体重,效果仍不佳者,应采用长期药物治疗。
 
  02
 
  戒烟戒酒
 
  吸烟和饮酒是脑血管病的第二类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近2倍。被动吸烟同样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此外,过量饮酒也会大大增加脑血管病风险。
 
  因此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至于饮酒,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适度饮酒可以养护血管,特别是红酒,少酌有益健康。然而,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预防脑血管病。2018年9月《柳叶刀》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饮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获益,反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中青年(15-49岁)男性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饮酒者应尽可能少饮酒或不饮酒,没有饮酒习惯者更不要为了预防脑血管病而饮酒。
 
  03
 
  减重多动
 
  缺乏体育锻炼及超重是脑血管疾病的第三类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一个单位,缺血性卒中风险会增加6%,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更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强烈预测因子。
 
  建议:增加规律的日常身体活动,无论是与工作相关的还是休闲娱乐的身体活动,都可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身体活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40多种慢性病都有益,其防治效果甚至可能优于药物疗效。
 
  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 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的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
 
  对于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小时就进行2—3分钟的身体活动,当然,体育活动应适度进行,注意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长,过犹不及。
 
  控制饮食,做到少吃盐(每天不超过6g)、多吃鱼、蔬菜水果,柑橘类、苹果、梨和多叶蔬菜对脑卒中有保护作用。
 
  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和低脂奶制品,丰富膳食种类,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摄入合理能量,保证规律的饮食。
 
  小贴士
 
  此外,在寒冷的冬季,室内外温差大,外出时务必要注意保暖,体质差或已有慢性病的人最好戴口罩出门。
 
  注意:除了定期做血脂、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外,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议适当增加颈动脉超声等专科检查,有过脑梗死的人尤其要注意。
 
 
[ 健康养生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健康养生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