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蔬菜,它的营养丰富且做法多样。尤其是夏季,清水洗洗就可以直接吃,清凉又解暑。可是这种明明外表是绿色的瓜,为什么要叫“黄”瓜呢?这就要从黄瓜的历史讲起。
黄瓜,又称为胡瓜,起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地带,是葫芦科甜瓜属一年生草本蔓生攀缘植物,意思是黄瓜可以在一年内成熟。当初被叫为“胡瓜”,是因为黄瓜并非中原地区的原有植物,而是在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而带回来的“移民”。
那为什么胡瓜要改名为黄瓜呢?
据唐代杜宝所写的《拾遗录》中记载:“大业四年,避讳改为黄瓜,俗又呼为王瓜。”。意思是在隋大业年间,为了避讳,“胡瓜”改名为“黄瓜”。难道是“胡”字撞了皇上的名讳吗?其实不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贞观政要》里面记载到:“隋炀帝性好猜防,专信邪道,大忌胡人”。原来是因为隋炀帝对胡人犯忌,所以才将胡瓜改名为黄瓜。同一时期很多从西域带回来的胡人用品怕犯了皇上的忌讳,纷纷改了名,比如茄子便改头换面为“昆仑紫瓜”。但是关于“胡瓜”被改名为“黄瓜”的时间是具有争议性的,有学者提出贞观四年、南北朝时期等等不同的说法。
那问题又来了,胡瓜明明可以改名为绿瓜啊,茄子都改名为紫瓜。
那为什么黄瓜不叫绿瓜呢?
在清朝光绪年间所修的《畿辅通志》中说到:
“黄瓜正二月下种,三月生苗引蔓,叶如冬瓜有毛,五月开花黄色,瓜长尺余,皮有瘖微刺,老则色黄,子如菜瓜子;五月种者秋时熟,色白,人名秋黄瓜,生熟皆可食。”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虽然黄瓜顶了一张绿油油的皮肤,但是它开的花却是黄色。而且在它衰老时,黄瓜中可溶性糖随着呼吸消耗而减少,乙烯释放愈发强烈,叶绿素含量减少,故在衰老后呈黄色。正如清人徐柯写的《清稗类钞》中解释到:“胡瓜为蔬菜类植物,俗称黄瓜,有卷须,叶作掌状,浅裂,粗糙有毛。夏开黄色合瓣花,雌雄同株。实长数寸,色黄绿,有刺甚多,供食。”
所以,明明是绿色,却称之为黄瓜,离不开历史的缘由。
参考文献
[1]许振东.瓜本绿色,为何称“黄”——黄瓜之名溯源及文学表现[J].语文教学之友,2019,38(01),3-6
[2] 李丹丹,张丹,张有利,张欣悦,宿畅,李季,张洋,林玉.弱光对黄瓜幼苗叶片光合产物积累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9,3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