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是一个温差最大的节气,白露过后天气转凉,大家要注意增减衣物,防止感冒。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随之袭来,这些都是典型的“秋燥”表现。那在饮食方面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1、需少量多餐
白露饮食宜"养心肝脾胃"为原则,可多吃酸味食物以养肝,但不宜进食过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肠疾病。老人与小孩饮食更应注意少量多餐,而且以温、软食物为主,不可过食生冷、硬的食物。另一方面,也要预防秋燥,可多吃辛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沙葛、萝卜、银耳、蜜枣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理。
2、初秋养脾,少吃“瓜”字辈
甜瓜、黄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辈的食物都属于寒凉食物。进入秋天,不宜再多吃,否则加重脾胃的负担,容易拉肚子,甚至出现头昏乏力、身体困重等现象。
3、多喝粥水慎重药补
白露时节,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好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对于体虚者,这时候,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
4、养脾润燥,多吃秋果
秋梨润肺:中医认为梨性凉味甘,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对于干燥的秋季来说,秋梨是去燥的不错选择。有两种吃法,一是生吃,可滋阴润肺、润喉祛痰;二是熟吃,除去秋梨的寒性,效果更佳。
5、初秋进补,鸭肉最佳
秋季贴秋膘,在肉类的选择上,以鸭肉最好。因为鸭肉是凉性的,秋天燥热,邪火上身,吃鸭肉可以祛火除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这个“虚”包含脾虚、胃虚和气虚,所以我国一贯有“秋季进补”的习俗,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把握好每个时节的食谱,才能更健康地享受生活。
6、少吃鱼虾
白露时节,还要避免鼻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应少吃或不吃鱼虾,如带鱼、螃蟹、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