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注册营养师 郑飞飞
“头伏饺子二伏面”,马上入伏,关于饺子的话题又热闹了起来。饺子最初不是食品,而是一味药,原名叫“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东汉末年,连年混战,各地连续暴发瘟疫,很多人身患疾病。从长沙弃官告老还乡的张仲景,走到家乡白河岸边,看到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让弟子在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治疗烂耳朵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求医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娇耳”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张仲景这样施舍“药品”,从冬至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食物,并在大年初一早上吃。后来,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子”,在冬至和大年初一吃,以纪念“医圣”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后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不再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但饺子成了人们最常见、最爱吃的食品。从现代营养学角度,饺子也算得上是一个神奇的发明,其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荤菜,又有素菜,营养素比较全面。其中,大白菜、茴香、韭菜等蔬菜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鱼、虾、猪肉、牛羊肉等可补充优质蛋白质。另外,包饺子时可以把孩子不爱吃的胡萝卜、老人容易塞牙的青菜,都用馅巧妙地藏起来,让人不知不觉地吃下去。
掌握下面几个技巧,有助包出更营养的饺子。第一,和面时加入几个鸡蛋,既能增加蛋白质含量,还能使饺子皮口感更筋道。第二,将扇贝柱、牡蛎干等海鲜泡发后加入馅料中,增加钙、锌等矿物质的同时还能提鲜。第三,在馅料中加入口蘑、香菇、黑木耳等菌菇类蔬菜,增加膳食纤维含量。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饺子里肉馅偏多或者纯肉馅,建议调馅时少放油,最好再搭配一份少油烹调的蔬菜来吃;如果吃纯素馅的,注意补充其他蛋白质类食物,比如额外吃个鸡蛋、喝包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