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原产于欧洲地中海地区,大约16世纪荷兰首先完成人工栽培种植,此后欧洲大陆各国便开始大量栽培,芦笋成为欧洲许多国家的传统高档蔬菜之一。17世纪随着欧洲移民的扩大,芦笋的栽培传入美洲,接着便向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19世纪末传至我国。芦笋的种类较多,从颜色上可分有白芦笋和绿芦笋。芦笋出芽后暴露在阳光下,经光合作用而形成有叶绿素的为绿芦笋。白芦笋则是对抽发的嫩茎覆盖、培土,使其尽量在黑暗的土壤中生长。由于不见阳光,不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也没有叶绿素产生,所以是白的,故称其为白芦笋。白芦笋一般用作制成芦笋罐头,绿笋则主要用于是鲜食。另外由于白芦笋种植过程需要更多的劳动强度,所以白芦笋较绿芦笋更昂贵。
芦笋质地鲜嫩,水分含量多,采后呼吸作用强,采收后不耐贮藏,给芦笋的鲜销和速冻带来了许多困难。芦笋存放1-2天后,纤维老化,颜色变浅,笋体萎蔫、失水严重,甚至开始腐烂。因此,芦笋贮藏、保鲜、运输技术的提高,直接关系到芦笋的质量和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芦笋保鲜过程中主要包括生产管理、采收遇冷、物流保鲜和贮藏保鲜等流程。其中生产出好的芦笋品质是保鲜的前提,芦笋采笋时间一般在每天早上的9时以前,此时采摘的笋体绿色程度最为理想。将采收到的病笋、畸形笋、散头笋及不符规格的细笋等一一剔除后,剩下的品质好的芦笋放入垫有湿布的容器内,上面用潮湿的黑布盖严后立即送库内,将温度预冷到4℃以下,最好是接近1℃。物流过程中均采用冷链运输,产地的贮藏保鲜冷库,用真空预冷加快预冷速度。预冷后的芦笋,要及时放入冷藏库内。芦笋冰点只有0.6℃,不耐低温,因此,冷藏库的温度一般控制在0-2℃为宜,为防止嫩茎失水,冷藏库的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O2含量2%-3%,CO2含量5%-7%,如此新鲜芦笋可以贮存保鲜3个月。
芦笋的釆收期集中在4月~7月,且采收后的芦笋很容易木质化变质,不耐贮藏,货架寿命非常短,所以芦笋的加工利用是芦笋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芦笋的初加工产品主要包括冷冻芦笋、芦笋罐头和鲜切芦笋,另外还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如芦笋汁、芦笋粉、芦笋果脯、芦笋茶、芦笋糖浆和芦笋保健食品。芦笋固体饮料是将芦笋中可溶性固形物提取或分离后,经过浓缩、喷雾干燥或其他干燥手段而生产的芦笋粉剂、冲剂。此类产品用途多为冲泡食用或作为汤料食用。另外,也有将芦笋嫩茎干燥后,经破碎、研磨、超微粉碎、过筛等工艺制成芦笋粉剂,这种粉剂含有较多的芦笋食用纤维,具有良好的功能保健作用。芦笋茶是将芦笋腋芽苞、针状拟叶、新嫩笋茎等部位采摘下来,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揉制烘炒成芦笋茶。也有利用芦笋下脚料经酶解取汁,过滤精制,酵母发酵,调配原酒及后处理,酿制出32°芦笋保健酒。还有以芦笋为原料,发酵成醋,芦笋果醋具有芦笋和食醋的双重保健作用,清亮透明,还具有芦笋的果香和食醋特有的香味,柔和甘爽,浓郁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