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隔夜服用,或存放过久再服用,药液中的酶便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而分解减效。不但药效降低,还会滋生细菌,维生素、氨基酸、糖类、淀粉等有效成分亦会被细菌分泌的酵素所发酵,引起水解,导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这种变质药,不但无治疗效果,而且还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凡服用自煎的中药汤剂者,宜当天煎煮当天服完,切忌放置过夜,也不要将药液放冰箱内长期贮存。
中药喝不完怎么办?放冰箱
为了使药材充分利用,人们通常习惯在头煎后,将药渣保存到晚上甚至次日,药渣翻煎后服用。“夏天药渣翻煎要记住,别保存药渣,而要保存药液。”钟燕珠说,一服药通常一天煎两次,夏天在煎药时应在头煎后,立刻加温水煎第二次,以防药渣变质。
由于头煎药和二煎药浓度不同,为保证药力持续,应将两者混合后再均分成两碗,将一碗放凉后,倒入保温瓶,在室温下保存,饮用时无需加热。但对于感冒、腹痛等急症来说,为了使药物迅速起效,做法则是先喝头煎药,再翻煎药渣,然后保存二煎药。
如果因两次服药时间间隔较久,可将药液盛入密闭的小容器,放进冰箱冷藏箱保存,到晚上再喝。保存容器可用玻璃、瓷或者不锈钢制品,不宜用塑料、铁、铝制品。“药液当天煎当天喝,不要放过夜。”
此外,从冰箱拿出来的药液,一定要彻底加热后再服用,以免引发肠胃不适。加热时,应把药液放入蒸锅、电饭煲隔水蒸,而非用微波炉加热。从医院取回的代煎药如果是在室温保存,服用时放进70℃~80℃的热水隔袋加热即可,有条件最好放入蒸锅隔水蒸。
喝中药的最佳时间
一般来讲,上午9时和下午3时左右,是机体吸收药物的“黄金时间”,所以此时服用中药最佳。
但是不同药性的中药,讲究不同的服药时机。一般而言,治疗虚症和肠胃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而治疗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则通常在饭后30分钟服用为佳,以避免药物对肠胃产生刺激,减少副作用的产生;助消化或对肠胃有刺激的中药,也应饭后服用;而补益药和泻下通便的药物则宜饭前空腹服用。其中,通便药物如大黄、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间服用;驱虫药也应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药则应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热喝”是大部分人喝汤药的习惯。其实,喝汤药不一定要“趁热”。中医理论认为,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放至30℃~37℃时再喝,而丸、散一类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药后吃点稀饭、热水,以助药力;而止吐、解毒、清热的药,则应该“冷服”,以免引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