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维生素D为人们熟知的作用就是促进钙吸收。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发现,缺乏维生素D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
维生素D缺乏的治疗和预防对于所有人群,尤其是妇女儿童的整体健康发展很重要。但哪些人易缺、如何才能判断有多缺?缺了又该怎么补才靠谱?
验血可查是否缺维D 普通人群没必要检测
容易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包括:超重或肥胖、糖尿病、胃分流术的人群;肝病、肾病或消化道疾病,如节段性回肠炎或乳糜泻;生活中高纬、寒冷地区的人;晒太阳少的人;黑皮肤的人;50岁以上的人;母乳喂养的婴儿以及青少年;限制动物性和奶制品摄入的人。
检测血清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是临床上评价人体维生素D水平的最好方法。专家认为,普通人群没必要常规监测,但若出现维生素D 缺乏症状或易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可检查一下,并根据结果作为相应判断——
维生素D缺乏:25(OH)D低于20ng/ml;
维生素D不足:25(OH)D 在20~30ng/ml之间;
维生素D充足:25(OH)D 在30~150ng/ml之间;
维生素D中毒:25(OH)D高于150ng/ml
目前,关于最佳的25-(OH)D水平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多数学者认为≥30ng/mL(>80nmol/L)是最佳的标准。以上是最常使用的区间范围。
(人体90%的维生素D是来源于日光照射的途径.)
不光是促进钙吸收 维生素D还有多种“能耐”
据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邓宇虹介绍,人体里的维生素D主要有两种,即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前者来源于植物,后者是来源于动物。
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需要通过日光照射才能合成维生素D。以人类为例,人类皮肤中存在维生素D的前体——7-脱氢胆固醇,经过日光的作用后就会变成维生素D3,但是这种维生素D3还不是活性成分,它还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肝脏、肾脏,进行两次活化后才变成活性维生素D。我们吃进去的维生素D2或D3,经过肠道吸收后,同样也要经肝肾的活化,最终才能为身体利用。
维生素D最为人所熟知的作用就是促进钙吸收。现在随着研究的深入,医学界发现其实它还有很多作用,比如降低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常见癌症的发生率,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高血压和感染性疾病等。
此外,维生素D还可以调节胎盘的发育和功能,这表明,孕妇维持较好的维生素D水平可预防如流产、先兆子痫和早产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宫内及婴幼儿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可降低1型糖尿病、哮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率。
人体内维生素D水平 九成靠太阳 一成靠饮食
维生素D的来源包括三方面:日光照射、天然食物和补充添加(强化食品、膳食补充剂、药品),所以,维生素D缺乏的人可适当多晒晒太阳,或是通过饮食调节增加其摄入量:
晒晒太阳:人体90%的维生素D是来源于日光照射的途径,另外10%来源于食物,所以应该经常晒太阳,保证足够的紫外线照射。为了避开剧烈日光,建议早上10时之前或者下午3时之后晒太阳,露出头脸部、双上肢、双下肢(暴露体表面积15%以上),日晒时间20分钟~30分钟。
饮食调节补充添加: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瘦肉、脱脂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和海产品中。不过,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D很有限,因此维生素D补充剂是最易被人们接受的,能确保适量维生素D摄入的方法。中国营养学会建议,0岁~64岁(包括孕妇、乳母)每天需补充400IU,65岁及以上每天补充600IU。
需要提醒的是,虽然维生素D对人体很重要,但物极必反。如果补充过量的维生素D,导致产生呕吐、恶心、食欲不振、便秘、体重下降、肾脏受损等等不适反应。不过,一般仅通过晒太阳是不会出现维生素D“过剩”的情况。而已确诊的维生素D缺乏者,建议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林楚慧、曾婷、许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