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瓜果上市的季节。然而,央视一则《香瓜被喷“增甜剂”?检测机构:无法进行有害成分相关检测》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报道称,一些瓜农为了增加香瓜甜度喷洒一种“增甜剂”,而其到底是什么,是否危害健康,监管人员和检测机构却给不出说法。
香瓜喷了“增甜剂”
央视记者日前来到黑龙江香瓜主产区绥化市兰西县调查。在兰西县哈黑公路旁,每隔几百米就有售卖香瓜的摊位,然而当地居民称,这些香瓜可能喷过“增甜剂”,当地人很少吃。
记者来到兰西县康荣乡一处瓜田。瓜农说,今年多雨,为给香瓜增甜,瓜农们便会使用一种增甜的肥料。从瓜秧结果时开始喷洒,直到果实成熟,每隔7~10天就喷一次,整个生长期大概要喷3~4次。雨水多时,喷洒的频次还要多一些。一位瓜农表示,喷过“增甜剂”的香瓜,有的人不适应,吃了会闹肚子,但如果不用,香瓜就不好卖。
瓜农所说的“增甜剂”,在兰西县农资市场随处可见。记者走访了5家卖农药化肥的小店,就发现了十几种有增甜功效的“瓜果增甜剂”。
记者买了5种不同厂家的“增甜剂”,并找到当地农业主管部门进行鉴定。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杨永旺表示,根据包装上的信息,没有查到产品数据,这说明批号要么已过期,要么是厂家胡编的。记者咨询多家权威机构可否检测“增甜剂”成分,对方均表示无法进行。
成分是个谜
新闻播出后,引发消费者的讨论和担忧。《生命时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东北一位瓜农。他告诉记者,确实有“增甜剂”,很多人都会用,有一定的增甜增香效果。但如果剂量掌握不好,瓜就容易烂瓤,得不偿失。至于“增甜剂”的成分,这位瓜农并不清楚。
“增甜剂”到底是什么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钟凯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所谓的“增甜剂”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生长调节剂的肥料,但其主要成分是什么,不好作出定论,应由监管部门来解答。至于瓜农说“吃多了会拉肚子”,钟凯认为,农民未必知道“增甜剂”里含什么,其随口说的话不必当真。事实上,拉肚子可能是个体差异,过量糖分摄入也会引起胃肠不适,导致腹泻。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增甜剂”,出现很多产品。多数产品的瓶身上均未介绍成分,却说可用于多种瓜果类作物,起到增甜作用。有的介绍了成分,多是增糖素、壳聚糖,及钾、钙、硼、镁等微量元素,声称能从根本上达到降酸增甜、去涩增鲜的目的。对此,钟凯表示,不了解“增糖素”是什么,其他几种都是常见营养元素,壳聚糖可用在食品中,安全性很高。
也有的商家将“增甜剂”叫做“甜蜜素”。钟凯表示,所谓的“甜蜜素”并非我们常说的“食品添加剂甜蜜素”,而是瓜农对某种能让瓜变甜的药剂的俗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也说,虽然不能确定“增甜剂”的成分,但一定不是食品中使用的甜味剂甜蜜素。因为香瓜表面有致密的防护作用,不可能吸收喷洒的甜味剂,不会增加香瓜甜味。瓜农若是把甜味剂注射到香瓜里面,会加速瓜的腐烂,味道还会不均匀,也不可行。
朱毅判断,这次传出的“增甜剂”可能是一种叶面肥。如果是在采收后喷洒,也可能是保鲜剂,会使瓜果的货架期延长,不易腐烂变质。一般来说,厚皮的瓜果喷得较少,薄皮的喷得较多。喷过保鲜剂的瓜果,如不清洗直接吃,才可能导致腹泻。
纠正扭曲的消费观
涉及到食品安全的信息,不管真假,往往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消费者人心惶惶。钟凯呼吁,希望有关部门针对此事及时给出一个准确、权威的说法,打消公众的疑虑。另外,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网络环境的管理,粉碎谣言生根发芽的土壤。
消费者方面,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应趋于理性,别盲目追求色泽、口感、大小等,纠正扭曲的消费观。只有消费观念改变了,农民才不会为了好卖而滥用农药化肥,铤而走险。最后,购买瓜果等食材,建议到正规超市采购,最好别在路边摊上购买。▲(记者 田 飞 本报实习记者 高嘉悦)